博物馆藏品的管理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8月20日 23:05

计算机在博物馆藏品管理中的作用

陈金峰

[摘 要]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品是博物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博物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博物馆必须具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藏品,否则就不可能成为博物馆。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222-01

1 导言

博物馆的藏品,是从博物馆本身的性质以及社会服务任务出发而选择的符合人藏标准的文物,这些文物在人馆之前已经做好了登记与编目工作,是国家重要的科学文化遗产,也是人类的智慧精化所在。做好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工作,发现博物馆本身的优势与不足,对藏品进行有效利用,保障藏品的安全,能够将藏品的历史文化内容展示给参观者,让藏品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得到发挥。做好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是促进藏品价值发挥的重要方法。

2 博物馆藏品管理的现状

2.1 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不完善

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许多博物馆存在着藏品管理制度不足的问题。首先,部分博物馆虽然建立了藏品的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却没有落到实处。有些博物馆对现有的藏品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严格管理,尤其在鉴定、档案建立方面尤其较弱,一些藏品管理者甚至会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而随意,造成藏品无号、错号与重号问题的产生。这样的情况发生后,如果藏品管理者工作调动,而会给日后的藏品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其次,一些博物馆没有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更没有充足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影响了藏品管理工作质量。

2.2 博物馆藏品管理技术落后

博物馆的藏品管理措施不科学的问题仍有存在,管理技术的落后,让一些藏品没有得到有效保护。首先,部分博物馆的藏品管理条件不足,相关设备与设施较为简陋。这些博物馆的藏品管理者很少针对藏品的质地与种类进行藏品管理,没有专门的文物保护库。其次,部分博物馆的藏品库房环境条件不足,很多藏品对空气的湿度、室内的光度等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而且不同类型的藏品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利用统一的环境标准去管理藏品,影响了藏品质量。

2.3 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者素质不足

藏品管理者工作者的工作素质,对于藏品管理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相关管理工作者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没有全面掌握藏品管理的专业知识,知识面较为狭隘。这些藏品管理者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头脑,学习新的科学知识,缺少藏品管理的能力。

3 改进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策略

3.1 严格遵循基本操作流程

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是严格遵循基本的操作流程。首先,藏品来源管理。在各种账目和出入库凭证中详细记录博物馆藏品來源。按照不同的藏品来源,实行不同的藏品账号编码规则。其次,移交入馆管理。藏品来源确认完毕后,保管人员持藏品交接凭证开展藏品入馆交接工作,认证清点移交入馆的藏品,在相关凭证上详细记录藏品的类别、来源、名称等属性,然后将藏品妥善运送到博物馆文物库房区。第三,库前整理和入库管理。藏品保管人员在文物库房区进一步检查、确认藏品,在相关账目中录入藏品的具体属性数据。具体而言,就是需要做好定名和鉴定工作,实测和技术处理工作,影像资料记录工作,藏品账目录入工作。第四,博物馆内清理管理。按照博物馆先行的藏品分类方法将入库藏品进行分类。综合考虑现行的藏品定名方法和每件藏品的具体情况,恰当地进行文物定名。鉴定文物,仔细填写藏品鉴定意见书。开展必要的藏品技术处理工作,例如,简易修复、熏蒸、防锈以及除尘除垢等。对藏品进行必要的实测工作,详细记录藏品的完残情况、成色、重量以及尺寸等。采用绘图、摄像、拍照等方法,记录藏品的图像资料。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博物馆需要及时地将藏品的各项资料存储到数据库中,并进行必要的处理,生成相应的报表、图像档案、文字、卡片、分类账和总登记账等。第五,入库管理。只有上述工作完成后,才能办理正式的入库手续。第六,博物馆库内整理。合理编制文物分类账,建立完善的藏品档案,合理设置藏品存放的柜架,收集和文物相关的信息,并编制藏品修复年度计划,进行必要的藏品修复工作。

3.2 实行动态化藏品管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博物馆的藏品通常只会存放在展厅与库房两个地方,并且很少移动。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较为简单,只要建立了藏品的档案、账目和卡,做好相应的保管与保护就可以了。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需求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藏品开始频繁的对外展览,部分藏品经常在若干个地区展出,藏品的出库入库频率加大。经常移动的藏品不但增加了藏品遭受损坏的概率,而且为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静态化的藏品管理工作,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博物馆展览的需要。因此,建立博物馆藏品动态化管理机制,加强藏品动态化管理,成为了当前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完善博物馆藏品提用制度。在藏品提用中,应当重点考虑藏品提用安全问题,藏品提用审批手续问题,藏品出现问题后如何应对的问题,提用藏品凭证的填写要求问题等。不断加强藏品提用的细节管理,防患于未然,充分确保在进出库过程中藏品的安全。其次,在博物馆中,藏品应当只有一个进出关口,保管部门安排专人负责相关事宜。第三,藏品进出库房凭证需要认真填写,严格审批,对藏品提借日期、藏品名称、藏品完残情况、藏品总登记号、藏品提借原因进行审核。经手的工作人员与相关领导需要分别签字,确保藏品进出库凭证的法律效应。第四,妥善保管各种藏品进出凭证,确保每件藏品在进出库时都有理可据、有账可查。第五,做好博物馆藏品年终统计工作,如实反映每件藏品的利用率,评估每件藏品在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中的作用,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管理藏品。

3.3 推进数字化藏品管理

以静态展品为主体的陈列是以往博物馆展览的主要形式,藏品说明牌只能承载很少一部分的藏品信息,难以将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等信息充分展现,从而使得观众无法全面了解博物馆的藏品,难以对藏品产生亲近感,进而和博物馆的距离越拉越远。不过,博物馆引入数字化信息技术后,藏品的展览陈列就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部分大型博物馆运用了交互式、动感式、场景化的藏品展览陈列方式,激发了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拉近了博物馆和观众之间的距离。目前,对社会的影响和宣教服务等成为了衡量博物馆的重要标志。而数字化信息管理促进了博物馆这些功能的有效发挥。建立、完善博物馆藏品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是博物馆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博物馆藏品的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图像资料、文字资料等信息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准确、系统地存储备份,并且提供高效、准确的藏品信息查询、统计、输出、修改等服务。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使博物馆管理工作实现了现代化、自动化,提高了博物馆管理工作的效率,是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在博物馆藏品出入库管理中运用数字化信息系统,提供藏品存放价位、数量等信息,核对藏品出入库的口令,记录藏品出入库的原因、时间和动向,核查藏品归库时的数量、状态等,从而减轻了藏品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通过计算机系統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检索到藏品的具体情况。在应用了数字化信息系统后,藏品除了保养、展览外,均无需流动,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藏品的流动次数和损坏风险。

4 结论

总而言之,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存在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不完善、博物馆藏品管理措施不当、博物馆藏品管理人员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博物馆藏品的相关管理制度体系,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优化博物馆馆藏结构和特色,实现藏品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提高博物馆藏品管理人员素质和思想水平,更好的发挥博物馆藏品的自我价值和服务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潘志鹏.对可移动文物普查与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思考[J].博物馆研究,2015,03:77-83.

[2] 崔岚,刘长友.高校综合类科技博物馆藏品的管理和利用[J].煤炭高等教育,2010,06:65-67.

[3] 贺延军.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美国考察记[J].博物馆研究,2014,03:46-50.

[4] 关勃.基于做好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讨论[J].黑龙江史志,2013,13:180-181.

[5] 罗怀日.试谈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大众文艺,2012,03:213.

藏品 博物馆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