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梯群控产品技术发展历程-电梯群控产品及智能算法
王太鹏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发展迅速,现代建筑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建筑功能,均得到了长足的提升和发展。电梯设备作为高层建筑中重要的基础设施,直接影响着建筑使用者的出行效率和安全性。随着高层建筑使用者的电梯使用要求不断提高,相应提高了对于电梯群控技术的控制要求。笔者从电梯群控技术的应用现状入手,就其未来发展方向,发表几点看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梯;群控技术;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388-01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多,相应解决了一定的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和人口拥挤问题。电梯作为传统楼梯的替代品,与建筑使用者的出行息息相关,受高层建筑使用者出行需求复杂性影响,高层建筑普遍配置了多部电梯设备。电梯群控就是对建筑内部电梯系统的控制,科学、合理的控制,可有效缩短电梯等待时间,提高电梯设备的使用效率。因此,从电梯群控技术的发展应用现状入手,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梯群控技术基本内涵分析
所谓电梯群控技术,就是依据建筑使用者实际出行需求,设置相应数量的电梯设备,并根据一定的控制标准进行系统控制的过程。电梯群控系统可根据乘客的实际出行需求,进行电梯设备调控,以满足建筑内不同楼层使用者的出行要求。系统、合理的电梯群控技术,可依据人员数量进行电梯配置,以提高电梯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减少电梯等待时间,优化建筑使用者的电梯使用体验。就建筑电梯而言,使用者的主观感受是评价其使用效果的重要指标。分配算法是电梯群控系统的控制核心,但就目前国内电梯设备应用的电气群控控制算法而言,普遍存在着计算缺陷,从而导致电梯资源浪费、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限制了电梯设备运行控制的进一步发展。
二、电气群控技术发展应用现状分析
(一)专家控制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就部分楼层相对较低,且结构简单的中高层建筑而言,专家控制算法的应用较为广泛。在这种模式下,电梯控制系统可在信息数据加工和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数学方法得到最优化的运行方案,并以此为基础完成对电梯设备的调度。专家控制算法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对于数学模型解决不了的调度问题,应用专家控制算法可得到较好的解决;二,可在相关数学方法支持下,得出最优化的电梯运行方案;三,可根据电梯设备日常运行规律,优化电梯调度控制,提高电梯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专家控制算法的缺点是运算能力较低,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无法满足高层、复杂结构建筑的电梯群控要求。
(二)模糊逻辑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模糊逻辑算法于上世纪60年代被提出,其基本思想是使用隶属函数关系对数据差异进行表示。在电梯调度控制应用过程中,模糊逻辑算法可依据模糊逻辑概念,完成电梯交通方法的分类,并根据类别差异制定针对性的调度策略,最后在调度策略的基础上进行电梯调度控制。模糊逻辑算法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在这种模式下,专业人士及相关专家的管理经验和控制理论,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二,模糊逻輯算法的应用不需要数学模型的支持,更加符合东方人的思维逻辑方式,故而在东方国家的应用较为广泛;三,模糊逻辑算法与神经网络技术有着良好的搭配性,可联合使用形成自适应系统,优化电梯群控性能。
(三)神经网络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神经网络算法凭借自身独特的网状结构,其在解决非线性问题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具备较高的智能性。所谓神经网络技术,是在模仿人类思维模式和大脑结构基础上创建的控制算法。神经网络技术的优点主要表现于以下几点内容:一,精神网络技术在适应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这主要得益于其在应用过程中,需不断进行输入数据和数据处理工作;二,搭配模糊逻辑算法,可进一步提高电梯调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联合模式下,神经网络技术和模糊逻辑技术分别同于客流量的计算和逻辑推理工作,从而建立相应的控制模型,以实现对电梯运行时间的合理分配。
三、电梯群控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智能技术的有效融入
上述几种电梯群控技术,是目前高层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几种电气群控技术。从电梯调度控制的角度分析,上述几种电气群控技术分别具有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技术缺陷,如专家控制系统的应用局限性缺陷、神经网络技术所需的运算周期过长、模糊逻辑技术运算精准度不足等。想要解决电梯群控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还需加强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利用现代技术的先进优势,弥补传统技术中的不足,从而实现电梯智能控制的进一步发展。
(二)加强数据库建设,提高控制系统的适应能力
电梯群控技术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特征,针对不同的建筑和内部出行需求,电梯群控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相关人员应加强电梯群控数据库的建设,不断积累电梯群控经验,为电梯群控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数据基础。另外,应在相关数据库的基础上,优化电梯群控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系统的适应能力,以满足不同建筑使用者的实际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相关企业应从智能技术和控制数据库两方面内容入手,加强电梯群控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控制的科学性和智能性,从而实现电梯群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宇迪.电梯群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工程技术研究,2017(03).
[2] 毛维昳.电梯群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5).
[3] 姬汉国.梯群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14(31).
[4] 黄雯雯.电梯群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硅谷,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