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分析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8月21日 20:35

视障生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践研究

荀凤兰

[摘 要]本文针对学生的旅游教学课程的开展应该始终围绕学生本身的兴趣和能力展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审美能力的提高,并将旅游教学的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在进行学生旅游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将培养学生的审美的能力当做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旅游教学;审美教育;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103-01

1 导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特别是随着中国的国际竞争实力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要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旅游行业,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2 创新教学途径,将审美观点渗透于旅游的课堂教学之中

为了让学生长久保持对旅游的热情和审美力,教师应该考虑将启发式教学引入到旅游课堂当中,改变以往给学生下命令,留作业的做法,而是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进行对宇宙萬物的思考。让学生在切身的思考中得到更多的成长,并助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收获更多的成功。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的审美思维的培养必不可少,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审美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内心明确“我要学什么”。相比于让学生掌握过多的旅游知识,培养这种意识显然更为重要。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还没有被过往的经验和学习所束缚,面对同样的事物的主题,他们的思维角度往往更加新颖,他们的审美能力显然更加突出。作为学生的旅游老师,面对这样的一群学生,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去做孩子的领路人、好朋友和指导者,而不是整个课堂的指挥者,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给学生发挥自己才能、想象力和只会的空间和平台,让学生在不断的自主创作中逐渐感受到旅游的乐趣,让学生的旅游审美力在不断地自主学习中得到成长和滋养,让这种方式作为学生的增长能力和审美力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式。

3 调整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3.1 教学内容上分轻重

旅游心理学、旅游文化学、旅游学概论等课程是旅游文学鉴赏与审美的先修课程,这些课程在内容上会与旅游文学鉴赏与审美有重合之处,因此,在旅游文学鉴赏与审美课程教学中,应把握侧重点,并对重合之处进行适当的删减。同时,针对提升审美能力以及学生今后从业的需要,可以加强对建筑、园林、书画的审美文化特征进行讲解。通过调整知识体系,激发学生有目的地、系统地学习美学及其相关知识。

3.2 融入本土文化知识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体感观,同时加深学生对本土的认识,在课程教学中可增加地方文化、当地景观等方面内容的讲授。例如,在讲授建筑审美时,可以结合学生熟知的屯堡建筑来分析其审美特征;还可以结合本土的一些节日习俗分析美学现象。侯小丰认为,人们的文化认同会引发对本土的归属感,并进一步认同和追随民族的习俗文化、生活方式。因此,把本土文化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在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提升他们的案例分析能力的同时,还增强学生对本土的认同感,有助于教育服务地方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教育宗旨的实现。

3.3 增加对课外知识的讲授

影视鉴赏具有审美教育、审美认识、审美娱乐的作用。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获得知识以及得到放松。因此,影视鉴赏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可在旅游文学鉴赏与审美课程教学中加进影视鉴赏的内容。教师首先给学生讲解影视鉴赏的知识和方法,然后播放如《花样年华》等具有代表性的电影,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电影欣赏中学习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此外,还可给学生讲授一些文学创作与评论等相关知识,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等;在讲授“中国建筑审美”相关知识时,可适当增加楹联赏析等相应的内容,以增强学生对建筑文化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实现提高学生旅游审美力的过程当中,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巨大价值也不应该被抹杀。要知道,学生的身心发展与他们自小的学习环境和老师的教导有着巨大的关系,在培养学生的过程当中,旅游老师一定要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体验,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得到自我的满足和体味。

在以培养学生旅游审美力为目的的学生旅游课堂上,应该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各自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在帮助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力的同时,还帮助和教会学生得到更多其他知识的增长和进步。启迪学生主动进行旅游的学习,进而让学生对于旅游本身的功能性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是非常重要的。而主动是审美的起点,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逐渐建立审美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旅游的学习,进而让学生对于旅游本身的功能性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5 结论

综上所述,美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作为施教者的教师、媒介的客观审美对象及教材等、作为受教者的学生三者之间的互动。教师按照特定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选择适当的审美媒介,向学生施加审美影响,从而陶冶其情性、塑造其人格。通过美的欣赏和创造,将学生引入动情状态,经由师生双方美感的往复交流,学生的情感受到特定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的规范,最终达到美育的目的。因此,通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良性互动,可以实现美育的目标。旅游教学专业学生是旅游行业的中坚力量和未来的从业者,他们与游客直接接触,其审美鉴赏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游客的旅游效果。因此,通过美育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包括旅游文学鉴赏与审美在内的美学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旅游文学鉴赏与审美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革,可以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美学知识的理解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宇华.浅谈旅游课堂教学中审美元素的渗透[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1,09:5-6.

[2] 李晓薇.在旅游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探索[J].文教资料,2010,09:91-92.

[3] 代志鹏.审美教育在高中旅游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3,06:104-105.

文章 启迪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