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思考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8月21日 12:15

论企业和谐中的人工成本管理的论文.doc

[摘 要]针对人工成本控制的意义和重点,通过注重效率,控制定员,减少人工成本支出;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挖掘人本成本潜力;建立制度,强化手段,实现利益双赢等措施,有效控制人工成本,促进企业有序、规范、科学经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经营管理;人工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097-0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努力降低成本,减少支出,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已成为主要目标之一。如何控制人工成本,达到既提高职工收入又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目标,是企业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对人工成本指标的分析,建立了企业人工成本分析的控制体系,即从人工成本的增长状态进行弹性控制,从人工成本的水平状态进行比率控制;同时提出了加强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人工成本控制的意義和重点

由于在计划经济年代,企业职工的劳动力调配、工资分配和福利待遇全部由国家制定统一的政策,企业用工、分配无自主权,造成企业不计人力,忽视人工成本的管理。近年来,劳动与保障制度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企业分配自主权逐步扩大,实现了工效挂钩,贯彻了按劳分配原则,打破了大锅饭,工资分配渐渐由国家高度集权管理变为企业自主分配。但人工成本的管理仍然受到惯性影响,显得相对滞后。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对企业的工资支出微观放开不予控制,但宏观上要求企业工资增长要做到“两个低于”,即: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可见企业如何通过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调动职工积极性,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人工成本作为投入的组成部分,也应该予以控制。我们通过分析本企业人工成本,弄清了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情况,认为企业人工成本要实现“一高两低”是最理想的成本控制,企业发展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路子。因此,在人工成本控制上,一是追求人均人工成本逐步增高,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二是努力降低人工成本总额与其占总成本中的比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人工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用于劳动者的全部费用,它包括直接支付给所有职工的劳动报酬、福利待遇,还包括企业依据国家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的各类人员负担的各项劳动费用。根据我国劳动统计规定,主要指工资总额、社会保险金(养老医疗失业)、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职工福利费、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有关人工费用等。人工成本的组成项目较多,涉及职工收入、教育、住房等各个方面,由于不同项目的性质和比重不同,在人工成本控制中要做到区别情况,分别对待。分析人工成本的构成,不难发现;工资总额占人工成本的65%,社会保障占14%、职工教育经费占1%、劳动保护费占8%、职工福利费占9.5%、职工住房补贴费用占1.5%,其他有关人工费用占1%。其中工资总额所占的比重最大,而社会保险费、职工教育经费、职工福利费等依据工资总额作为基数。因此,要把工资总额作为控制的重点。在分析工资总额的影响因素时,又发现:工资总额高低的影响因素有人数、人均工资水平、各种工资计提的比例,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人数的多少。所以,控制人员数量、提高作业效率是人工成本控制的关键。

二、人工成本控制的主要途径

基于上述对人工成本构成的分析,在劳动人事管理上,应紧紧围绕“一高两低”的人工成本管理目标,通过控制人员数量、提高员工素质、强化内部管理和减少福利设施等手段,严格控制人工成本。

1.注重效率,控制定员,减少工资支出

职工人数的多少决定工资总额及相关费用的大小。职工人数多,不仅工资总量上涨,而且各种计提费用相应增加,人工成本必然上升。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需要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定员定编,确定岗位人员的工作量,推行满负荷工作,节约使用劳动力,这是控制人工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

①科学编制定员定额,按标准组织生产。企业只有制定和贯彻先进合理的定员定额标准,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控制企业职工总数。

②精简机构,合理分工。组织机构和分工的合理,不仅利于管理,而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员。

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挖掘人力资源

控制用工总人数,不是单纯的数量问题,不仅在合理定员的基础上控制总数,而且要通过提高职工素质达到人少效率高的要求。灵活的激励和竞争机制能够促进职工素质的提高,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只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适应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人力需要,才能减少人员数量,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控制好人工成本。只有职工素质提高了,才能减少用人,降低人工成本。如果职工素质不适应需要,难以胜任本职工作,一个人的活两个人干,在人均人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人工成本总额必然上升,劳动生产率下降;人工总成本不变,就得降低职工收入,从而影响职工劳动积极性,使劳动生产率会进一步降低,经济效益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为此,企业应十分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根据需要和适用的原则,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工培训活动:

一是对管理人员进行知识更新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对管理岗位人员的设置产生重大影响。鼓励管理人员结合岗位工作需要,通过自学或参加有关业务培训等形式,学习现代管理和科技知识,适应企业管理不断发展变化需要,是人工成本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

二是对操作服务岗位人员进行劳动技能的专门培训,提高其理论实践水平,进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挖掘员工的潜能,有效地使用劳动力资源,不仅为节约使用劳动力提供了素质保证,而且使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提高。

3.建立制度,强化手段,实现利益双赢

在控制人工成本过程中,不是采取减少职工收入水平这个消极的做法,而应是把绩效考核与职工切身利益联系起来,通过强化管理来提高职工收入水平,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总成本,形成良性循环。

人工成本管理,既要从战略上长远地规划,又要从战术上做好日常管理,这样才能实现控制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立怀,李彦波.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思考[J].山东劳动保障,2000,(05):12-13.

作者简介

张君政(1983—),男,大学本科,现任船舶二大队副大队长。

文章 职工 人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