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施工企业营改增与企业法人及财务主管法律风险专题培训班...
杨晓艳
[摘 要]营改增是近年来国内税务机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自2015年税务与贸易主题峰会落幕以来,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试行营改增措施,以防止重复纳税。在本文中,作者首先对营改增的定义做出了诠释,然后就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做出
了详细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企业;财务会计;影响;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086-01
一、建筑企业中应用营改增政策的重要性
在我国建筑企业的财务税收政策中,营业税税收制度存在着漏洞,使得建筑企业要向税收部门多缴税款,不同程度的影响建筑企业的资金使用状况。在建筑行业实施营改增政策后,能够很好地避免重复征税的现象。按照增值税的特点,特定的增值税会由消费者承担,减少了建筑企业的税收压力;由于建筑企业内部的税收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很多工种所缴纳的费用属于不同的范畴,这就会使税收存在着差异,有些人就会提出不同的意见。在建筑企业实施营改增政策也能很好的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由于建筑企业原来实行的税收政策是双重政策,根据不同的内容上缴不同的税收,这样就会无形中增加了财务税收部门的工作量,实施营改增后,使双重政策变成单种,提高了财务税收部门的工作效率。
二、“营改增”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财务管理上的影响
(一)税收影响
为了消除货物流转中的多次征税,建筑业也参与了全面“营改增”的税收政策改变。建筑行业征税基础由全额征收转变为仅对货物增值部分予以征收,税率也从3%增加到了11%。从理论上来看,“营改增”之后建筑施工行业的理论税负减少,减轻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负担。但从中国建设会计学会对我国抽样调查的建筑施工企业情况来看,实际情况却并不如理论分析那么乐观。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原来使用的是营业额全征收,采购的发票索取和管理保管工作不到位。在“营改增”初期,由于建筑施工业囤货量大,前期未索取增值税发票,将有大量进项票款无法抵扣。在进项税额无法抵扣的情况下,由企业经营的连贯性,销项税额将在范围内基本不会有太大的波动。而建筑施工企业的“营改增”后计税基础是增值部分,销项减进项,因此计税基数将会由于进项较小而放大。
贯穿“营改增”的进项税额取得上,除了初期的进项税额难以追溯问题外,还有新采货物的进项税额抵扣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原料以收购的沙石砖瓦为主。这大部分是天然材料,需要向散户购买,且当地人几乎把持了所有的当地资源。由于采购来源并非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往往是无法取得进项税额进行抵扣的。这在原材料上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营成本,且其上游企业的交易额庞大,占据了企业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占据建筑施工企业大部成本的还有人工。建筑企业目前来说依然是机器辅助下的人工作用为主。作为人工密集型产业,建筑施工业在原材料基础上,依靠人工施工作业完成劳务过程。劳务是企业员工或当地聘请的临时员工,都只能作为企业职工入账,也无法提供进项税额抵扣。这就意味着,占据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很大部分的原材料和人工都无法进行抵扣。建筑施工企业进项税额低,销项税额高,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纳税负担。
(二)会计核算变化和资金影响
会计核算上,采购部门入库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等入账时,要分为可抵扣和不可抵扣两种会计处理方式。对于能够取得增值税票款的,在入账时要将付出款项分为不含税票款和增值税额两部分做凭证入账。对于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的货物,则全部计入成本或费用中去。对于可以取得增值税发票的货物,其进项税额的抵扣应当在凭证的会计分录中体现出来。以建筑施工企業购进办公用品为例,假设办公用品价税合计的票款为117元,办公用品税率为17%,使用银行存款支付。那么会计分录是:
借:管理费用-办公用品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7
贷:银行存款117
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缴纳时间不同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资金压力。营业税以企业收入入账时间为准,以此为基础计提营业税。而增值税是以业务发生时间为准,即验收完成就需要缴税。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量大,施工款发放往往滞后。另有质量保证金等在短时间内也是无法收回到企业的。款项未到账,税收已经先行一步。有出未进,给建筑施工企业造成了资金上的压力。不利于企业的工程开展。在财务报表展现上,资产减少,资产负债率变大。营业税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资产在购进时由原来全部记为资产科目变成分别记资产科目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即计入资产科目的项目额度会变少。减少部分则相应的在负债性质的应交税费科目增加,表现为资产负债率的增加。而资产负债表的利润表现方面,进项税额的抵扣发票难以获得,减少了最终利润额。对企业的业务开展及议价能力造成影响。
三、针对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产生影响的应对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唯有更好地完善当前会计制度,方能在营改增的变革中充分享受到政策优势,将会计核算变化的风险规避到最小。营改增措施推行之后,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根据行业资深特性,结合当前的会计政策,再依据增值税的缴纳要求重新进行会计科目的设置。有了这个基础,财务人员还需要进一步补充账户与辅助项目表格的设置。建筑施工企业在处理工程业务时,必须严格地遵照现代企业会计准则,做好会计额核算与税金缴纳的接驳工作。对于营改增中可能出现的漏洞和风险,应做好相关预防措施,确保实际核算进度不掉队。
(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水平
对于任何企业的任何部门而言,管理工作都是确保企业高效运营的重要保证。因此,为了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在营改增的浪潮中屹立不倒,财务部门需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及会计核算水平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优化管理模式,加强在岗人员执行力。同时,企业可以多组织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实操水平。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传统财务人员而言,难免会对营改增机制感到陌生感,面对纷繁复杂的增值税发票不知如何管理,只有通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才能使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减少企业纳税风险,降低非必须成本。在管理方面,企业要力求做到上行下效,建立健全的财务资源处理系统,保证扣税凭证的完整性。
(三)实施税收统筹管理
优化税务统筹管理,最集中的表现是将企业对外的销项与进项实行汇总。在营业税改增值税推行后,建筑企业要安排税务人员开展税收管理工作,还需要培养业务水平高,尤其对建筑施工企业统筹工作熟悉的人员。目前营改增针对建筑行业的增值税税率大约定在11%左右,且考虑到增值税监管严格,纳税机制要求高的特征,税收统筹管理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只有做好了税收统筹管理,才能及时地对纳税申报和税负抵扣做出汇总和统计,确保财务管理高效实施。
四、总结
目前,在建筑企业财务会计中实施营改增政策,虽然起到了很多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加强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地完善。只有将营改增政策逐步完善,消除该项政策产生的不利影响,才能推动建筑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根良.关于“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影响及对策的研究[J].分析研究与管理,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