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时代数字图书馆建设思考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8月21日 10:15

学院推进数字书馆建设开启移动阅读新模式

李斌

[摘 要]数字图书馆、网络技术时代,探讨数字化、智能化图书馆建设和新服务模式。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网络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330-01

1 依托现有系统,实现服务模式多样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新兴技术的不断出现,在当今的信息环境中,伴随着数字图书馆的逐步发展,图书馆的服务形式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传统的服务模式与体系已经难以满足网络环境下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图书馆整个业务流程和服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字时代下的传统图书馆正逐步实现三大转变:一是从被动服务形式开始向服务群体全方位服务形式转变。二是从过去的每天开放按时借还模式,到现在全天24小时提供图书传统借还、数字阅览服务的主动服务模式。三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原有的人员密集型文献管理开始逐步的向技术性网络智能管理为主的智能书架式文献管理转变。

现有图书馆管理系统大多以ILAS/INTERLIB为主,通过不同的技术基础衍生发展。各种数字化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处理、存储和传递的能力与效率,使大规模、从而整体化开发和利用信息成为可能,使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智能化、人性化。因此,除了做好从传统服务模式向现代服务模式转型之外,还要寻求提升服务的创新功能,将图书馆服务模式与网络化环境紧密结合,尽可能地为各类读者提供更为广泛、准确、时效的优质服务。

2 紧跟技术潮流,提升服务功能

1)广泛使用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一种现代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馆藏的无线定位、电子智能上架、一卡通、自助借还、馆内人员识别等多项功能。

2)建设馆内智能网络系统,提升个性化服务功能。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是以知识的生成检索、组织推理、语意分析、关联发现等为特征的一种深度服务,正在成为国内外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主导发展战略。从未来趋势来看,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发展之基,创新之源,生存之路。以知识服务为中心的图书馆需要在管理理念、服务模式、组织结构、岗位技术应用和服务能力上加以调整和适应,需要加强前瞻性研究和创新性的探索实验,特别是要建设馆内智能网络系统来提升个性化服务功能。

通过分层管理办公、来宾、专有、WIFI、各种通信网络设备,实现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依托此网络系统,将智能馆藏地图、智能阅读服务开展并推广。

二是通过推广针对性服务根据用户的知识结构、信息需求、行为方式和心理倾向等,然后精准推荐为具体用户创造符合个性需求的信息服务,为其提供特色化的数字信息资源和服务并帮助用户建立个人信息系统。具体就是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各种专门的定题跟踪和检索服务。这是一种关注用户个性需求的服务模式。用户可以根据特定需求展开定制。利用个性化书签,读者可以挑战“权威”,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个性化的分类标引。如:建立的个性化门户,提供定制个性化资源和栏目功能,使用户可以轻松建立与众不同的网页;信息推送服务聚合了多种类型信息资源,用户只需浏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新闻就可以享受信息自动上门的便捷。此外,用户还能拥有自己的个性化空间,依据本身的需求和爱好自行组织信息内容,享受在线期刊、网摘、信息上传、分类或主题词标注、建立私人知识库、搜索、共享等功能。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本身的积极参与,表达自己正确的观点和意见,提出自己对数字服务的看法,传统意义上的馆员则成为文献服务指导者和信息环境的构建者,引导和指导用户阅读信息流,如:媒体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信息、出版信息、自存储信息、投稿信息、评价信息等等。馆员通过分析读者需求调查等手段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主动参与到读者的学习过程中来,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是这项服务开展的关键。

3)利用现代云服务模式建立图书馆新闻、公告、新书通报等信息推送,整合商业数据库的信息推送服务,建立相关信息聚合,利用平臺建立资源介绍、服务介绍、最新消息等网页,让读者进行评论和反馈,建立与读者的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利用社会性书签,可以尝试让读者对网络资源导航等进行资源的分类标引,提供用户容易理解和便于使用的分类体系;利用即时通讯技术可提供实时的虚拟参考服务等。

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的构建,打破了图书馆之间的相互独立、封闭的局面,使得信息交流、数据获取畅通无阻,有形的、独立的图书馆概念将不可避免地被无形的、广义的图书馆概念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图书馆如果缺乏共享观念,自主开发其他图书馆开发过的东西,将是对资源的一种巨大的浪费。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专题文献数据库及多媒体资料数据库,还可以收集国内外在线数据库,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信息产品,充分提升资源共享创新能力。。

3 积极利用新生媒体,开创数字化图书馆服务新时代

现代社会,网络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五年前我们还在为1080P高清电影的出现欢呼,现在4K级别的极清视频的出现,使我们的视觉享受级别更上一层楼。现代的主流社交工具的出现,迅速成为了社会的焦点,其开发的各种功能,也广泛快速地被人民大众所接受。由此带来的图书馆在数字媒体上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必须关注目前的数字技术发展,新型媒体的发展,积极开展对新生媒体的研究,利用新生媒体的特性,有针对性地推广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音视频服务、建立数字阅览个性化服务。因此,现代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下的图书馆,要求其必须具有较高的分析、管理、开发信息的能力。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新型文献信息管理专业知识,还要有能够熟练地利用新生媒体的技术和手段,进行信息搜集、组织、加工、发布,接受多种形式的技术形式。

4 网络安全,重中之重

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推动着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断发展。而图书馆网络是现代图书馆的基础,它的安全状况直接影响图书馆业务开展。随着当前各种网络应用的深入发展,图书馆网络面临的各种攻击正呈正比增加,如何加强对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保护,保证其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攻击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由此图书馆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网络安全师Dick Bussiere认为:“在计算机网络犯罪手段与网络安全防御技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断升级的形势下,网络攻击者和防御者都失去了技术方面的屏障,单依靠网络安全技术不可能非常有效”。有统计数据表明,将近一半的防火墙被攻破过,而且,更多更新的攻击手段还会层出不穷。

图书馆网络安全问题作为一个专题,不在此展开,我将另列专题进行论述。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业应采取有效对策,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技术为先、高效便捷、专属定制”的指导思想,紧跟数字时代的发展,不断增强图书馆的网络、数字技术水准,加大对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投入,并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积极做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型和创新工作,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只有这样,我国图书馆业才能适应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国际环境,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杨雪晶,孔凡晶.学习型社会与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变[J].现代情报,2009,(10):18—21.

[2] 吴熨慈,张久珍.当代图书馆学情报学前沿探寻[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138—139.

[3] 刘锦山.21世纪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之我见.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2(4).

[4] 杨沛超,魏来.论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策略.情报资料工作,2001(3).

文章 图书馆 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