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因素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8月24日 21:02

...家级规划教材 信息资源建设

钟绘

[摘 要]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是我国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保障能力和整体服务能力的迫切需要,是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趁势。但目前在实践中还存在着相当多的牵制因素,主要有认识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基础工作因素和人员素质因素等,只有科学合理的处理其中的诸多问题,理清其中的利害关系,才能保障信息资源共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信息资源共享;图书馆事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211-01

1 认识因素

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在实践中难以获得理想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对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

2 经济因素

经济压力是图书馆积极自愿联合在一起参与信息资源共享以较低成本来获取较大利益的动力之一。由此,经济成本投人不足与成本过大等经济因素也成为影响图书馆信息共享的因素。

2.1 资金投入

资金投人是制约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发展的前提因素。由于事业经费投人严重不足,各参与馆抽不出更多的经费用于共享建设。能用于共享建设的资金由于拨款制度的不同无法统一调配和集中使用,也难以满足资源共享建设中各项业务工作开展的濡要。图书馆的公益性,决定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主要是靠政府的投人。因此,政府要提供专项经费用于共享体系的启动和维护建设。同时,各共享体系应发挥整合后的资源优势及服务能力,争取得到社会认可和资助,并探索市场化运营的道路。

2.2 共享成本

信息资源建设成本也是影响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因素,是具体操作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如果共享成本过大,即通过共享获取文献信息的成本超出本馆直接收藏的代价,资源共享就无法继续维持。共享成本的降低主要依靠共享机制的建立、技术的完善与进步。如采取集团采购模式降低各参与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成本,采取统一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建立共享信息平台、开发信息搜索工具等方式降低利用信息资源建设环节中的成本。

3 技术因素

信息技术是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持。受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我国图书馆的技术支撑条件还很落后,技术依然是制约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一大因素。

3.1 自动化、网络化

自动化、网络化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事业的硬件基础。而目前多数图书馆管理软件只是传统图书馆工作流程和管理思想的一种模拟,缺乏馆藏网络共享的功能,标准化程度低,缺乏开放性和互联性。而各馆自动化程度参差不齐、局域网发展不平衡、网络传输速度低等因素制约着网络化水平的提高,无法充分保证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运行和开展。

3.2 标准化、规范化

标准化、规范化是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前提。一些图书馆之间的软硬件差异或不兼容现象已成为制约信息资源共享的一大瓶颈。主要原因是我国图书馆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缓慢。

4 管理因素

信息资源共享的运行需要有效的管理。目前制约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因素主要是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

4.1 管理体制

我国图书馆界行政管理体制制约着信息资源共享的顺利实施。长期以来,各类图书馆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导致资源建设重复现象严重、合作效果不佳等问题。尽管在实践中也成立了各种协调机构,制定出一些理想的共享方案,但大多因其缺乏权威性等问题而难以实现或进展缓慢。

4.2 运行机制

缺乏利益驱动的运行机制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来组织和推动资源共享活动。政府在决策时没有充分考虑各参与馆的具体实力,而是采取强制性的贯彻方式,一味强调奉献精神,造成了资源共享的产权不清,权利和义务不统一,致使有些馆对共享的投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有些馆“免费搭白車”,严重影响信息资派共享的健康持续发展。

4.3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的制定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的文献信息法规还不够完普,还没有制定强有力的资源共享政策、法律和管理制度,不能以法制手段对各类信息资源共享主体进行引导和制约,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处于无法可依的状况。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相关的知识产权、数据安全、信息控制、读者权益保护等问题都需要用法律予以妥善解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进一步发展。

4.4 评估体系

评估体系是检验信息资源共享成果与效益的重要标准。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无法对信息资源共享涉及到的建设、监管、侧试、验收、评估和维护等工作环节进行规范,无法检验共享体系的有效性和管理水平及评判信息资派共享效益的优劣,不能进一步发现信息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制定出一套符合国情的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评估体系,推动资源共享稳步发展。

5 基础工作因素

信息资源共享是一个复杂工程,它是由文献保障、书目获取、文献传递等一系列的基础业务链构成的有机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影响到整个共享的实现。

5.1 信息资源保障

信息资源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首要基础。目前,尚不完备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是影响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问题。信息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但又存在大量重复和遗漏现象,学科范围覆盖不全,共享性差;而从数字化资源来看,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严重滞后,类型单一、主题内容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和重复性,功能参差不齐,标准化和市场化程度低;现实馆藏的数字化转换和特色数据库构建、网络信息资撅的组织和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网络信息的保存尚在探索研究之中。。

5.2 书目信息获取

书目信息是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文献的有无、来源甚至内容的依据。書目信息获取是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书目信息资源虽已有相当程度的积累,但却存在着重复、分散、学科涵盖狭窄和标准不一、外部利用困难等缺陷;对于文摘、索引等侧重揭示文献内容的指南型书目数据库重视不够;数据库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揭示和整合做得不够,以致不能很便捷地获取所需的书目信息,对共享造成障碍。

5.3 文献传递方式

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最终依赖于迅速高效的文献传递系统。目前,以网络为依托的电子文献传递还处于起步阶段,文献传递业务的主体方式还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即从申请提交、文献查找、复制传递,到用户信息管理、用户服务统计等多为人工处理,速度缓慢,效率低下。而共享体系的物流配送问题普遍没有得到解决,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与服务共享的整合。

6 人员素质因素

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成败。目前,不论是图书馆员素质,还是用户信息素质都不尽人意,这成为影响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性因索。

6.1 图书馆员素质

一支精通业务、技能娴熟的图书馆员队伍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目前,图书馆仍缺乏一支既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良好的信息管理技能,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操作技能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因此,图书馆要积极引进急需的人才,创造一个有利于提升馆员家质的机制和环境,重视馆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

6.2 加强馆员队伍的建设

提高馆员素质,是图书馆顺利开展“借、阅、参一体化”服务的软件保障。图书馆实施这种服务模式对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有图书情报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跨学科知识,还要具有与人沟通的技巧和能力。图书馆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敬业爱岗,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把“借、阅、参一体化”服务做好,才能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吴云珊,谈图书馆学术数字资源的整合,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3.

[2] 郭彩峰,信息资源共享中知识产权若干问题的研究,新世纪图书馆,2011.4.

文章 图书馆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