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相关浅析
付景新
[摘 要]本文首先界定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相关概念,其次分析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程特性、经济特性和建设特性。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性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350-01
1.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相关概念
(1)水利
《中国水利百科全书》将水利定义为:“采取各种人工措施对自然界的水进行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以减轻和免除水旱灾害,并利用水资源,适应人类生产,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活动”。
农村水利工程包括农村生态环境工程、农村饮水工程、农村工业用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
(2)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国际上通常称灌溉与排水。
《辞海》则对“农田水利”如下解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各项水利技术措施,改造对农业生产不利的自然条件,合理、充分地利用降雨、地表水和地下水,以调节农田土壤水分状况,提高土壤肥力条件,保证作物稳产高产;调整区域水情,防治洪、涝、旱、碱等自然灾害,保证农业生产全面丰收。主要内容包括:农田灌溉和排水、水土保持、盐碱地改良、沼泽地改良、围垦、草原灌溉、供水及治理沙漠等水利措施。”
(3)农田水利工程
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农田水利服务的工程和设施。
农田水利工程包括农田灌溉工程、农田排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等。
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农田水利设施为农田水利工程常常是为同一事物的不同叫法,可以相互替代。
(4)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从工程规模大小上来区分,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分为大型农田水利工程、中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相关概念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农村的小水库、塘坝、机电井、蓄水池、抽水站等小型水利工程。大体上可以归纳为:①蓄水设施,如小水库、塘坝、水池、水窑等;②引水设施,如小型拦河闸坝、引水闸、截潜流等;③输水配水设施,如渠道、管道、闸门等;④渠系建筑物,如渡槽、隧洞、倒吸虹、桥涵等;⑤提水设施,如机井、泵站等;⑥田间灌水设施,如灌水沟畦、喷灌、滴灌、“小
白龙”、闸阀等;⑦防洪设施,如保护村镇、农田的小型丁堤,小型河道堤防等;⑧排涝除渍设施,排涝泵站、排水闸、排水沟、地下暗管等等。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性分析
2.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程特性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末端工程。灌溉渠道系统是指将水源引取的水输送、分配到田间并进行农田灌溉的工程措施。我国按地形条件、控制面积和渠道设计流量大小对灌溉渠系进行了细致的划分。灌溉渠道一般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和毛渠五级。一些复杂的大型灌区,可增設总干渠、分干渠、分支渠等多级渠道,而在地形平坦的小型灌区,渠系少于五级。
干渠和支渠主要起输水作用,称为输水渠道。斗渠、农渠主要起配水作用,称配水渠道。在农渠以下的毛渠、灌水沟、畦等临时性灌水系统,以及放水建筑物、量水设施、等通称为田间工程。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都在斗渠以下,属于农田水利工程的末端工程。
(2)工程规模小。工程规模小,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与其它工程之间的显著区别。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末端工程,一般规模都很小。
(3)工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受土壤、气候、光热和水资源等诸多自然条件的限制。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必须顺应农业生产的区域规律。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表现出较强的区域性。
(4)工程形态多样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分布在田间,用蓄、引、提、抽等方式给农田提供灌溉,其形式多样。通常有水库、渠道、塘坝、闸门、涵洞、泵站、机电井等等。而且由于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和地理特征存在差异,不同地区取水、输送水的方式各异,即使是功能相同的工程,不同地区的工程形态也大不相同。
(5)工程使用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通常都是季节性使用,半年使用半年闲。风调雨顺的年份,雨水充足时,工程利用频率小或者根本不用;天旱或者渍涝的时候,工程可能需要超负荷工作,而且可能会因为资源稀缺而发生水事纠纷。而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地处野外农田,无人值守,日晒风吹雨淋,易老化损坏。
(6)工程的配套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配套性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在技术上的不可分性,一个项目的不同工程必须同时建成,相互配套协作,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产生效益。不配套的单独一个设施或几个设施难以产生效益。
其次,不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末端工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配套设施,具有很强的配套性。只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发挥配套作用,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效益才能充分发挥。
2.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特性
(1)公益性。受农产品价格因素的制约,农田水利工程本身的投资回报率较低,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但是“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作为基础设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保护国家水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显著的公益性特点。
(2)效益缓释性。农业生产的效益取决于农作物的生产周期。一些农作物的生产周期长,从种植到收获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见效缓慢、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
(3)区域垄断性。受地域、水资源等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天然的地域垄断性。但是农田水利工程的垄断与商业上的垄断不同:前者的垄断性体现在社会责任上,不能随便抬高水价或者停工不干,后者体现在利润上,因为没有竞争者而可以获得超额垄断利润。
(4)正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于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一种未能由市场交易或价格体系反映出来的影响。
农田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保障了农产品的供给、保护了国家水资源、增加了农民收入,对国家、地方政府和农民的这些正面的经济影响并未从水费等价格体系中得到完全的报偿,产生了正的外部效益。
农田水利工程除了经济效益之外,还有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些还有景观效益。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在提高了当地经济效益的同时,同时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当地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效益并没有在农田水利工程供给品的价格体系中得到体现,也产生了正的外部效益。
2.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特性
(1)建设地点的分散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末端工程,面对农村的千家万户,分散在不同的村落,分散在田间地头,土方工程多,维护工作量大,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和维护都比较困难。但是其运行效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农作物的收成。
(2)建设内容的多样性。不同的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建设内容。受工程形态多样化的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建设内容多样性的特点。水库、渠道、塘坝、闸门、涵洞、泵站、机电井等,各有不同的建设内容。工程建设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工程项目的建设方式各有不同,很难采取哪一种固定的模式。
(3)施工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是土木工程施工的共同特点,但是农田水利工程比之其他土木工程,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更甚。除了露天作业,日常施工受大风、雨雪、气温影响大之外,农田水利工程还受季节影响,一些工程必须避开雨季、洪水季节。一些工程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还必须安排在冬天农闲季节施工。
3.结语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 郭元裕.农田水利学[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 杨艳.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