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8月25日 01:24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ppt.ppt

莫娟萍

[摘 要]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就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谈一些看法,以供同行兄弟参考借鉴。

[关键词]现浇 地下室 底板 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M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181-01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易诱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等问题,施工时需密切关注大体积混凝土的特性,并合理搭配混凝土的原材料,切实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就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谈一些看法,以供同行兄弟参考借鉴。

一、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地下1层、地上31层,建筑高度为91.75m;框剪结构。地下室底板浇筑方量约1400m3;平面尺寸约1100m2,附楼底板厚度0.35m,主楼底板厚度1.65m,抗渗等级C30P6。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除须满足强度要求外,还要求具有抗渗性,并无无害裂缝产生。

二、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材料选择

(1)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32.5#(水化热377KJ/Kg),矿渣硅酸盐水泥32.5#(水化热335KJ/Kg),两者水化差距不大,考虑目前商品混凝土厂家普遍采用硅酸盐水泥,因此本工程决定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再通过掺加合适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2)粗骨料:选用粒径较大,含泥量不大于1%,级配良好的石子。

(3)细骨料:选用平均粒径大于0.5的中、粗砂,可减少用水量,相应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4)粉煤灰:严格控制在水泥量的20%以内。

(5)外加剂:选用防裂型外加剂,应具有减水、降低水化热峰值,对混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

2、混凝土的配合比

(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根据现场提出的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

(2)混凝土的初凝应控制在6-8h之间,混凝土终凝时间应在初凝后2-3h。缓凝剂用量不可过高,尤其是在补偿混凝土中应严格限量以防减少膨胀率。膨胀剂取代水泥量应按结构设计和施工设计所要求的限制膨胀率及产品说明书并经试验确定;其取代水泥量必须充足以满足膨胀率的要求。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遵循下列规程标准的技术规定:《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3、混凝土浇筑

(1)对进场混凝土质量的检查工作应由专人负责,确保所浇筑的混凝土不超过初凝时间,并做好坍落度的现场测试工作2-3h测一次),严禁向混凝土中加水,发现问题及时与搅拌站取得联系解决。如因停滞时间过长导致初凝、离析等现象的混凝土坚决退回。

(2)浇筑时,按混凝土浇筑平面布置图布设泵管,泵送混凝土前,先泵水冲洗,将水采用吊斗吊出场外,再泵送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1.5m润管砂浆均匀分散开,防止过厚的砂浆堆积,确保泵管全部湿润畅通,方可泵送混凝土,泵送间歇时间较大或混凝土产生离析时,立即用压力水将泵管内的残存混凝土清除干净。

(3)采用“斜面分层”的方法进行浇筑。下料时,混凝土应自然流淌,采用一个坡度(1:6左右)斜向分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左右,每台泵车布4台振动器,分布在根部、中间和流淌范围。

(4)底板混凝土振捣时,先采用型号为ZX-50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然后用型号为HB-11平板振捣器拖一遍。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有效半径的1.5倍约为450mm左右,振捣时间宜为10-30s,以混凝土泛浆和冒泡为准,应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且必须插入下层50mm,以消除两层间接缝。振捣器距离模板不应大于450mm,不宜紧靠模板振动。

(5)混凝土浇筑时将所标注点拉线控制标高,拉线点与点间不宜超过10m,并应在每柱跨内对角拉线,以此线为准用刮杠找平,再用木抹子提浆二遍,反复抹压数遍,使混凝土表面平整、密实。终凝前再用铁抹子搓压一遍,使收縮裂缝闭合。

4、表面泌水处理

由于商品混凝土坍落度较大,在振捣过程中会产生泌水现象,为防止泌水对混凝土表面外观质量产生影响,必要时在局部混凝土表面留出凹坑,将泌水排出后,再用混凝土填充,混凝土填充时间应控制在初凝前,并振捣密实。

5、后浇带处理

(1)后浇带模板如果采用一般竹胶板和木方支撑方法拆除非常困难,因此采用Φ25钢筋做支撑,外贴三层密目镀锌钢丝网形成模板,留置燕尾式后浇带,浇筑完成后剔除浮浆。

(2)两侧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拆除后浇带模板,并将混凝土表面仔细凿毛,剔除软弱混凝土层,直至露出石子为止,冲洗干净,后浇带内侧杂物用人工清理干净,并沿后浇带两侧砌2皮砖,砖上用竹夹板进行覆盖,砖外侧抹灰,设置围护,以免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堆积垃圾,防止杂物、泥土流入后浇带内。

(3)按设计要求的后浇带浇筑时间,经监理单位验收后,方可浇筑后浇带。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后浇带混凝土。

6、施工缝

(1)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时,在外墙上留置水平缝,距基础上表面300mm。

(2)外墙水平施工缝均采用3×200宽的止水钢板,并焊接成整体环状,所有对接焊缝均要求双面满焊,避免成为防水薄弱环节。

(3)施工缝第二次混凝土浇灌前对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将表面上松动的石子、软弱混凝土层剔除,直至露出石子为止,并冲洗干净,清除浮粒,将污染钢筋上的混凝土用钢丝刷刷干净。在下道混凝土浇筑前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混凝土浇筑时先铺一层50厚的同混凝土配比的水泥砂浆,然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并加強施工缝接缝处的振捣工作。

7、集水坑及电梯井的浇筑

集水坑及电梯井在浇筑混凝土时,要严格遵守分层浇筑原则,当混凝土浇筑至模板底部时,待2小时混凝土自沉后,初凝前再进行浇筑,模板底部要留设振捣孔。再次浇筑孔内泛浆说明底部浇筑密实,其侧壁混凝土浇筑至底板面50mm,待2小时后混凝土自沉后,再继续浇筑侧壁混凝土。

8、养护

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二层草席,然后在上面覆一层塑料薄膜。新浇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较快,盖上塑料薄膜后可进行保温保养,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同时可避免草席因吸水受潮而降低保温性能。柱、墙插筋部位是保温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盖严,防止造成温差较大或受冻。基础底板混凝土采用浇水养护法,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4天,保证混凝土达到预期强度要求。

9、降温措施和温度监控

(1)混凝土硬化期的温度控制:温控方案气温低于30以下常温应优先采用保温法施工。蓄水养护应进行周边围当与分隔,并设供排水和水温调节装备。必要时可采用混凝土内部埋管冷水降温与蓄热结合或与蓄水结合的养护法。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养护方案应详示结构底板上表面和侧模的保温方式,材料,构造和厚度。

(2)温度监控:为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温升和温降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温度变化规律,保证对混凝土养护和混凝土裂缝的控制,需对混凝土表面及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监测。采用便携式电子测温仪测温。为了有效的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采取温控措施。本工程测温管采用直径20铁管制成,长度按测温埋设加工。测温管下端封口,上端露35cm,塞紧管口密封,混凝土浇筑6-10h后开始测温。测温时间从混凝土浇筑完8小时(初凝)后开始,24小时内每2小时测温一次,24-72小时每4小时测温一次,72小时后每6小时测温一次,测至温度稳定为止。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只要通过必要的试验,选用性能优异的材料,根据不同的性能要求,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严密组织施工,是完全可以建造出优良的大型地下室工程的。

参考文献

[1] 雷通洲,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华建设》2012年10期.

混凝土 文章 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