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抽油机井泵效的因素分析及改进对策探讨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8月27日 00:23

影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因素分析与改进对策

张红权

[摘 要]抽油井泵效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开发效果和能耗情况。如何进一步提高抽油机井泵效率,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本文通过对抽油机井泵效率下降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科学、合理的改进措施,促使抽油机以最低能耗,产出最高的液量,切实推进我国油田开采走向高精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抽油机;井泵效率下降;原因分析;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TE9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060-01

0 引言

抽油机井测试工作是分析抽油机井井下生产状况的基础,是了解抽油机、杆、泵地下工况的技术手段,也是制定合理地面调整技术措施的依据。生产中抽油机井载荷受摩擦力、震动载荷、惯性载荷等多因素的影响,使抽油机井示功图分析泵况难度加大,加之液面打不出等情况交织出现,导致泵况判断可靠性变差。就目前而言,影响抽油机井泵效率的主要因素有:沉没度;含气量含气液体的体积收缩;漏失;油层性质;油井工作制度、管理制度。

1 抽油泵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1.1 抽油泵工作原理

抽油泵主要是由泵筒、柱塞、进油阀(吸入阀或固定阀)、出油阀(排出阀或游动阀)组成。上冲程时,校塞下面的下泵腔。容积增大,压力减小,进油阀在其上下压差的作用下打开,原油进入下腔,与此同时,出油阀在其上下压差作用下关闭,柱塞上面的上泵腔内的原油沿油管排到地面。同理,下冲程时,柱塞压缩进油阀和出油阀之间的原油。关闭进油阀,打开出油阀,下泵腔原油进入上系腔。柱塞一上一下,抽油泵完成了一次循环。如此周而复始,重复进行循环。

1.2 抽油泵工作特点

抽油泵的工作原理相通用的往复泵相同,但因为工作条件不同,在其结构和工作参数等方面具有特殊性。(1)抽油泵的外径受并眼尺寸的限制,只能是立式结构。在冲次相同的条件下,要增加条的排量.就得增大冲程长度,加长泵的尺寸;(2)抽油泵在井下工作,有的需要装在深处,柱塞上下压差很大,要维持柱塞和泵筒间的密封性和耐磨性,提高泵效和延长使用寿命,就需要耐压泵筒和较长的柱塞;(3)抽油泵工作环境恶劣。

2 影响抽油机井泵效的因素分析

2.1 油管螺纹丝扣漏失的影响

在抽油机井的生产过程中,油管螺纹的工作性能对管柱的工作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业施工时,由于现有条件的限制,油管接箍与管体很难保持精确的同轴度,在上、卸丝扣的过程中,会对油管丝扣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若此时油管剌洗不净,螺旋副内夹入杂质,会对丝扣造成磨损,每次施工作业都会对丝扣产生较大的损伤,所以油管丝扣漏失也是一个累积损伤的过程。

2.2 抽油泵泵筒及柱塞磨损影响

抽油泵泵筒和柱塞是一对特殊工况条件下的摩擦副,其工作性能的好坏对抽油泵泵况具有直接影响。我们采用的大流道三级泵,其组合泵衬套与柱塞间的配合间隙为0.12-0.17mm,通过现场实践,大流道三级泵的打压及蹩泵状况均较好,但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采出液含水增加,柱塞和泵筒间的油润滑程度降低,水润滑程度增大,抽油泵成了“抽水泵”,易使柱塞和泵筒间的磨擦系数变大,磨擦阻力增加,加速柱塞和泵筒间的磨损速度,加之采出液中含有砂、蜡等杂质,油井生产一段时间后,易使柱塞及泵筒间产生磨蚀,致使抽油泵泵况变差,进而造成泵漏失。对于供液不足的井,柱塞和泵筒间的润滑性较差,其磨损程度则更为明显。

2.3 油井下泵深度以及地面参数对泵效的影响

抽油机井泵效率与设备实际参数有关,当抽油机井泵直径越大、上下冲程越大、冲程冲次越大、井泵效率越低。

当相同沉没度时,抽油机井泵下井深度不同,也会影响井泵效率、通常下泵深度越深,冲程实际效率越低,损失增加溶解气含气量增高,抽油机井泵效率下降。

3 提高抽油机井泵效的改进对策

3.1 确立合理的沉没度,提高泵效率

根据相关调查当沉没度相同时,抽油井的效率跟含水量有关,随着含水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将抽油井产出的水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

一是推广运用超低冲刺皮带轮技术,这种装置将抽油机电机和减速机之间由原来的1级减速设置为2级减速,切实有效降低抽油机冲次、进而提高抽油机井泵工作效率。

二是对于任意含水油井,通常沉没度的增加,井泵效率增幅都会减少。一般情况,含水量超过百分八十时,沉没度在200-350米,油井含水量低于百分之八十,沉没度在300-400米之间,不同油井沉没度选择不同,科学判断沉没度,有助于有效提高井泵效率。

三是为减轻振动载荷及交变载荷对油管的冲击,应进一步推广油管锚定技术,降低抽油机井冲次,避开共振,降低抽油杆柱振动载荷的幅度。

3.2 利用先进的测算方法科学确立下泵深度

科学的下泵深度,与油井井泵参数、抽油井系统设计相关。将抽油井系统排量或者经济效益等选择目标函数、通过优化设计进而确定合理的下泵深度。

当液充和动液面也较深时,这类油井下井深度可以根据抽油井系统效率确定,将其设定为目标函数进而有效提高井泵工作效率。自喷转抽井。此类井根据油井地质环境、井下油藏分布情况确立下泵深度。自喷转抽井地层能量一般很高,动液面在油井进口附近,油井系统效率不高,故选择油井产量为目标函数,确定下井深度。

对间抽井。这类井目标函数的选取应以液量和经济效益选择合适的下井深度,保证井泵效率。

3.3 选择合理管材、制定详细管理制度减少漏失现象

根據油田地质特征、油藏分布、各类物质腐蚀因素、预计油田储量及未来开采时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对油管数量、管材类型、核函数、参数进行全面分析,选择强度高、质量好的管材,避免因管材质地不佳引起的漏失现象。

采取精细化管理的的措施,精细除油、过滤工艺,对油管进行定期检测维修,建立长效机制,对漏失原因进行详细记录,并列出重点、难点进行全面监管。

3.4 合理下泵深度的确定

注水开发油田按油田综合含水率(fw)的变化划分为低含水期(fw≤60%)、高含水期(60%80%)。不同含水开发阶段以及不同含水级别的油井,深井泵的合理下泵深度应该是不同的。

不同含水阶段的抽油机井,随着下泵深度的增加,泵效呈逐渐增加,当出现峰值后,如果进一步加大泵挂,则泵效逐渐下降。

随着抽油井含水率的上升,合理下泵深度逐渐降低。泵挂深度应控制在1050m以内。对于含水小于60%的油井,合理下泵深度应在900~1100m之间;含水在60~80%的油井,合理下泵深度应为750~1000m之间;含水高于80%的油井合理下泵深度应在800~950m之间。对于含水率高于60%的油井,减小下泵深度,即可以实现提高泵效,又可以减少井下管、杆的用量,节约生产成本。

3.5 加强抽油机设备管理

(1)改善泵的结构提高泵效。针对油井出砂、结蜡、油稠的特殊情况,研制特殊抽油泵。如用在出砂井的防砂卡抽油泵,用在含气多的井中的环阀式防气抽油泵,用在稠油井中的液压反馈抽稠泵;(2)改善泵的材料提高泵效。采用耐磨材料加工成的泵可减轻砂磨引起的漏失,采用耐腐蚀的材料加工的泵防止泵受腐蚀引起的漏失和破坏;(3)加强检泵作业质量防止漏失。检泵中下油管时按要求上紧丝扣,防止油管漏影响泵效。防止泵和泄油器等的连接部位漏失等。

要通过强化参数优化、优化技术设备,多措并举降低采油系统能耗、提高抽油泵效,抽油泵效提高了5.9%。按照“长冲程、低冲次、小泵径”原则,采取现场调研、室内分析、制定方案、落实实施的步骤,制定详细的提高抽油泵效技术政策,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抽油机井泵效率下降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进行全面研究,仔细分析了井泵效率下降源于沉没度确立不科学、井泵存在漏失现象、不能根据地质特点确定下泵深度选择合适的井泵等因素,明确选择安全范围内的沉没度、科学确定下泵深度,才能切实提高井泵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参考文献

[1] 李士红.提高油田机采系统用能效率的措施[J].中外能源,2009.

[2] 姜涛,胡波,張屈,薛飞,毕新忠.抽油井机采系统效率测试分析及应用[J].节能与环保,2009.

油井 文章 油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