Φ550粗轧机系统工艺优化与改进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8月30日 19:53

解说热轧粗轧机自动宽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 要]为了提升产品力学性能、尺寸、表面质量等指标,以及拓宽产品规格,需对车间Φ550粗轧机工艺系统进行工艺优化、改进,以实现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格的升级。

[关键词]棒材 ;孔型;导卫;轧辊;优化

中图分类号:TG3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037-01

1 前言

莱钢特殊钢厂小型车间在2002年进行了合金钢棒材半连轧改造,产线设计年生产能力为35万吨,主要品种有碳结、合结、齿轮、轴承、锚链等。

近年来,国内外钢铁市场对优钢的力学性能、尺寸、表面质量等指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提升自身市场综合竞争力,小型车间主要针对Φ550粗轧机工艺系统进行工艺优化、改进,以实现产品质量、生产规格的持续升级,同时尽可能的降低生产成本。

2 采取的改善措施

2.1 孔型系统优化

小型车间原有的粗轧工序工艺为:三辊可逆式轧机进行往返轧制,设计为7道次,根据成品规格和各道次压下分配制度,孔型系统设计为两套箱型孔型系统(满足Φ20-24mm和Φ25-55mm两个规格区间),轧制道次为7道次,来料坯截面尺寸为180mm*220mm。

根据轧制规格大小的不同,在中轧部分进行孔型系统区分,分为两套轧制工艺。Φ24以上采用椭圆-圆孔型设计,Φ24以下的采用六角—方—六角—方—椭圆—方孔型。目前根据粗轧的压下分配制度,钢坯经过粗轧之后,下料尺寸为110mm*105mm方坯,然后进入连轧系统[1]。

目前,為满足市场需求,需实现规格下线拓展到Φ16mm,就必须对现有孔型系统进行优化。对于φ16~φ18mm规格产品,我们对中轧孔型工艺采用原有的六角—方—六角—方—椭圆—方孔型设计。经过计算发现,连轧第一道次延伸率为1.81,根据六角-方孔型系统变形特点,其常用延伸系数为1.4~1.6,由此可以看出粗轧压下制度分配不合理,下料尺寸过大。料型过大容易导致后一道次不易咬钢,且在连轧第一道孔型中容易产生过充满,料型可控性差,容易产生耳子从而导致折叠等过程废品,同时也加速了对轧槽的磨损。因此,需对原有粗轧工艺进行重新设计[1]。

就如何分配压下制度,提出两个方案:

方案一:选用180×220坯型,φ550轧机轧制七道,下料约□100方,中轧机组采用六角—方—六角—方—椭圆—方孔型,二、四、六立轧机出口采用扭转,下料约◇30,精轧机组采用椭圆—圆孔型。

方案二:选用150×150坯型,φ550轧机轧制九道,下料约◇68方,中轧机组采用六角—方—椭圆—圆—椭圆—圆孔型,下料约φ29圆,精轧机组采用椭圆—圆孔型(与方案一共用)。

经过对比分析,与方案二相比较,方案一对原有生产工艺改动较少,实现周期短,额外新增加轧辊费用较少,改造成本较低,并且和现有规格生产工艺的共用性较强。因此对粗轧的孔型系统采用方案一重新进行了优化设计,新工艺的下料约100方(95~98×104~108),延伸率为1.49,满足工艺要求。

2.2 导卫系统改进

550轧机导卫根据轧机特点,在线使用时需要四种横梁,即正面进口横梁、正面出口横梁、反面进口横梁、反面出口横梁;进口原导卫横梁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正面进口横梁尺寸较大易出现拉丝和倒钢现象;另一方面,正面出口横梁尺寸设计不合理造成翻钢困难且不易调整,只能通过在横梁的工作面焊贴板的方式解决。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结合了导卫设计原理和实际使用出现的问题,对现有横梁进行了改动。

首先对于正面进口横梁,由于轧制过程中前几个道次料型尺寸较大稳定性好,而后面各倒次随着尺寸的减小稳定性变差。为此,设计正面进口横梁时第一道次尺寸根据工艺料型和孔型确定;第三、五道次则在计算尺寸的基础上减少了4~6mm。这样保证了每一道次料型尺寸稳定。

其次对于正面出口横梁,由于第二、四道次料型短、断面尺寸大,按正常设计尺寸制作的横梁翻钢效果差而且容易出现弯头,当与翻钢板和辊环接触时造成拉丝。因此,在设计正面出口横梁时分别将第二、四道出口宽度尺寸减少了10mm和5mm,这样即可以减少贴板的麻烦又可以达到很好的使用效果。

2.3 冷却水系统改进

改进之前,Φ550粗轧机与连轧系统共用一套冷却水系统,水压小、水量不够,造成轧辊冷却效果较差,导致轧槽磨损较快料型难以保证,且易形成拉丝、压痕、辊印等废品。

为保证轧槽冷却效果,设计将原来的冷却水管路分开,新加一台水泵单独对φ550粗轧机轧辊进行冷却。同时,把原有冷却水管改为扁平喷嘴式环型水管,喷嘴的数量和喷射角度都经过了严格理论计算。改进后,每道孔型都能对应一条环型水管,水管上对称均匀分布着9个扁平喷嘴,通过这些改进大大增加了粗轧机冷却水的流量和压力,真正起到了的对轧槽的充分冷却和冲刷氧化铁皮防止粘槽的作用。这样既减少轧槽磨损,提高了轧辊使用寿命,又减少了因轧槽冷却不够造成的过程废品,提高了产品质量稳定性。

2.4 采用轧辊堆焊技术

在小型车间生产中,Φ550轧机承担着大部分压下量,轧辊磨损较快,磨损后易造成料型不稳定,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修复过程中又常因为局部缺陷而导致轧辊报废。对此,决定采用了轧辊堆焊技术。根据轧辊各道次孔型磨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材质的焊丝和焊剂,采科学的工艺方法进行堆焊修复,确保轧辊使用寿命和过钢量的提高,从而实现了降低轧辊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采用轧辊堆焊前,轧辊过钢量4800t,采用了轧辊堆焊技术后,轧辊过钢量为8000t~10000t,轧辊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降低了车间成本消耗[2]。

3 结束语

莱钢特钢小型车间Φ550粗轧机系统优化与改进改造后,粗轧机料型稳定,大大减少了过程废品,成材率比以前提高了0.6%;平均小时产量为75吨/小时,比以前提高了15吨/小时。同时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各项成本消耗指标降低,改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延溥.齐克敏 金属塑性加工学[J].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

[2] 李曼云.小型型钢连轧生产工艺与设备[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163-171.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许锌(1990—),男(汉族),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助理工程师,2012年在莱钢参加工作,从事特殊钢产品的轧钢工艺研发及其生产过程控制。

文章 孔型 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