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及发展探讨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9月01日 04:47

土木工程学院举办 工程管理的发展讲座

应志刚

[摘 要]现今,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我国的建筑工程得到了迅速发展,建筑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将建筑工程管理提高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还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出现落后、僵化的趋势。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管理方式的创新,以期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168-01

建筑工程管理指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等进行管理,其是建筑行业得以长足发展的重要手段。但随着信息化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建筑工程管理技术日新月异及对人才的需求剧增,期间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等也日渐暴露出不足。因此在新时期,我国建筑行业应在明确建筑工程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创新举措。

1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

1.1 管理水平较低

现今,信息化技术已经得到广泛运用,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开始运用信息化技术。虽然现今建筑工程中也开始应用信息化技术,但总体来说,对于信息化技术运用不足,管理水平较低。目前,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运用到的信息技术有一定的限制性,一般都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单机操作為主,没有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进而形成网络共享,实现自动传递。这种不足是对于信息技术的特点没有进行充分利用导致的。其次是在建筑工程中虽然对信息技术进行了利用,但是具体应用的范围较窄,如网上采购、信息发布、信息更新等方面都没有应用到其中,这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产生一定的制约。另外,建筑工程在管理的时候,还存在一些管理人员自身问题。管理人员在管理的时候还停留在以前的思维,对传统管理方式进行大加利用,没有对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进行革新,导致管理水平受到影响。

1.2 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漏洞较多

制度是约束行为、管理行为的重要工具,我国大力发展建筑业的同时,由于对建筑工程管理意识不强,未建立起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使现有的工程管理标准与实际工程要求不符。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涉及的问题较多,不同的工程环节工序安排、工艺选择和质量标准均不同,要在保证工期不被延误的情况下,完成多项工程管理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工程管理制度不完善,对管理部门主要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未明确指出,导致施工管理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到最终验收环节出现工程质量缺陷或工程事故时,难以纠责处置。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是一项统一性、整体性的工作,制度体系不完善,严重制约项目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使工程管理内容与要求覆盖不全面。

1.3 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小

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以农民工为主,且据2015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行业的农民工从业人数约为5800万人及其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鉴于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其难免在专业操作上出现违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工程的管理难度。同时,许多建筑企业仍坚持|轻管理、重技术”的落后观念,使得其在聘用管理人员时并未做到任人唯贤。如此一来,既会降低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和质量,也会对工程施工进度等造成不利影响。

1.4 信息技术普及度不够

在现今的建筑工程管理中,相关人员对信息技术参与管理过程的认识度还比较低,对于信息化对管理过程所产生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因而,在实际管理中,对于该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何种优势特点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1.5 资源管理不当,造施工成本加大

建筑工程管理包括施工前期、中期和后期管理,管理项目繁多,对于出现的不同的问题需要采用针对性措施解决。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管理不当,资源利用率下降,施工建造成本上升,严重后果影响工程效益增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一般要根据实际工程量,判断材料、设备采购情况,在没有进行现场勘查、实地调研和数据核算的基础上,就购置大量的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导致工人在使用中不加节制,浪费现象严重。

同时对于水泥、砂石等材料的储放需要不保证材料性质不受环境天气影响,否则材料变质、实效影响使用。对于一些大型设备的检修工作不到位也影响正常的施工进度。建筑工程管理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资源管理不当,严重导致物料浪费。

2 促进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发展措施

2.1 拓展培训项目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技能与素质直接关系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管理人员是建筑工程施工监督控制的主体,因而要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机制的创新就要从员工的智能培训开始。专业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意识方面和行为方面。意识方面主要是指安全生产和节能环保的内容,现代建筑业发展中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将环境保护的概念融入其中,工程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不同工程材料的性能、规格以及组成部分是否对环境有害,同时要学习施工安全法规,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安全宣导,做好防护工作。行为方面的培训主要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创新方法、提高水平。建筑工程专业管理人员的培训目的就是强化其职业道德,促进专业技能在实践中提升。

2.2 创新管理体制

为了顺利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必须创新管理体制。主要内容:引进国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用以指导我国建立一套与国情相符的管理制度;从客观实际出发,建立一个具有实权、结构完整的管理组织机构,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注意保证每一位人员都能各尽其用、各司其职,以保证管理制度都能落实到位;建立科学化的领导管理制度,并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完善监管制度,以保证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的高效落实。

2.3 创新管理方式

管理方式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是保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创新管理方式非常必要,具体如下:

分开管理建筑工程的物资、施工人员及工序等生产要素,但针对工程量庞大的项目,建议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比如运用BIM技术来管理工程,即先建立建筑模型,再模拟施工,最后再利用管理软件来管理工程,如此既可有序管理大量任务,又可数据化、模块化管理工程施工图纸及管理信息等,甚至可及时发现和处理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要求,采用以人为主、以计算机为辅的管理方式,以实现高效管理。

2.4 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进行提高

现今,社会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不管在规模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得到广泛发展,使得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得到充分满足。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加大。这时,在其中充分运用建筑工程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各项目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且使得其工作质量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如在推进建筑工程管理的智能化以及自动化方面,不仅可使工程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得到广泛减少,还能使现有的工程资源以及配置可得到相应的调整。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现今已经进入到信息化社会。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化技术都得到了充分应用。尤其在建筑工程中,由于其属于一个系统工程,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较大难度,难以进行系统管理。这时,在管理过程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应用,不仅可以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还能使管理水平得到充分提高,最终促进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龙江.试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门窗,2015,04:78+80.

[2] 李晓强.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四川水泥,2015,06:177.

文章 建筑工程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