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思想政治工作对武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9月01日 03:38

日,学院组织思政理论课教师 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党员干部...

[摘 要]“抗大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在抗日战争期间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抵御外来侵略、追求民族解放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抗大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特别是其在中国军事教育史上树立的伟大丰碑,对当代军校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抗大精神 军校学员 武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240-01

“抗大”作为我们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一所具有丰富政治工作经验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干部学校,它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新时期武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中心任务,以培养“四有”军人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为主要目的,以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重要内容,然后于日常的教学活动和工作生活中常抓不懈。

一、在思想信念上,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但是抗大教学方针的首位,而且是抗大精神的灵魂,它集中体现为彻底的爱国主义精神,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原则以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最佳机会,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主力军,当代军校学员有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军队建设、民族复兴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作为军校教育,在宏观上,要对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努力营造有思想、有理想、有道德的校园文化,启迪军校学员勇担时代所赋予的神圣使命和责任,引领军校学员树立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在微观上,军校务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宣讲者的作用,帮助和引导学员们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对军校学员而言,要有对重大原则问题是非的辨别力,注意及时排除各种错误思想和倾向的干扰,坚定立场,坚决跟党走。在思想上,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生价值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树立起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利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服务的优秀青年。在微观上,军校务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宣讲者的作用,帮助和引导同学们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二、在教学形式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措施。

在军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大多数军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单项的灌输,老师讲授照本宣读,学生考试死记硬背,其方法单调呆板,脱离生活,忽視了学生个体的需求,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在军校思想政治教育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呢?毛泽东指出:“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取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对此,抗大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髓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备课,教员要深入了解所讲内容,广泛查阅资料,充实讲课内容,详细设计讲课过程的步骤与方式,保证其在课堂上能够翔实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二是课堂讲授的方式、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应坚持与时俱进,采用多媒体、网络等新颖的方式、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互动。加强和巩固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三是注重课外实践。实践作为学员的第二课堂,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军校应积极组织学员开展学习雷锋精神、教育“三下乡”、参观红色教学基地、观看革命题材影片以及思想交流会等活动,成立马列经典读书社,马克思主义理论社等红色社团,使学员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检验真理,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树立模范榜样。

毛泽东被誉为抗大的灵魂,之所以如此,不仅是因为毛泽东一手创办了抗大,明确指出了抗大的教育方针和校训,更重要的是,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领导者以身作则,对学员言传身教,在抗大学员中树立了榜样,最终奠定了抗大“艰苦奋斗”的优秀文化底蕴。抗大的领导、干部和教员不仅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们也在以实际行动昭示,怎样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这对知识青年学员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抗大二分校的五任老校长孙毅是个以身作则的典范,他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并一丝不苟地带头严格执行,每天早晨他总是提前起床,最先站在操场上或山顶上,拿着一根小棍,谁马虎、掉队就轻敲一下以示鞭策。孙毅校长言出必行,严格要求,率先垂范,以行动为教职员工和广大学员提供了表率。不只是领导干部,普通的思政干部和教员的日常行为也对学员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抗大第三期全校师生共同用自己的双手建设了窑洞新校舍后,莫文骅在面向全校的讲话《建设新校舍政治工作总结》中的一段话有力地诠释了干部模范带头、以身作则的作用:“我们不只看到干部劳动力的成效,主要的应看到这种模范动作下面的推动,使每个同志明了,我们的干部是和大家一样而劳作,同甘共苦的,这样会提高我们每个同志对干部的信仰的增加,在这影响下而更紧张起来。”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的影响力,真是不言自明,不怒自威。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说,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必备利器。但单纯的说教不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行动有时比语言更有说服力。思政工作者不妨踏踏实实做些事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想要达到的标准,带领大家去实践我们的价值观,这对于树立思政工作者的威信和使思政工作落在实处是非常有益的。

四、在现实生活中,要勇于磨练,大胆实践,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抗大办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的主旋律,抗大把艰苦奋斗不只是看作解决困难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把这一精神作为改造人的思想,锻炼人的意志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使广大知识青年养成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观念,使知识青年能够掌握实际的军事知识和技术,抗大在安排文化课程的学习外,还大量安排劳动锻炼和军事实践项目,这是抗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特色。1939年党中央发出大生产运动的号召后,抗大将生产运动正式列入教学计划之内,抗大人开荒种田,由学员轮流做饭;自己弹棉花、纺线、办缝纫工厂,制作衣服鞋帽;自己钻研制作生活和学习必需品。在艰苦的劳动中,他们学到了在任何课堂和书本上都学不到的东西。抗大的军事教学也以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为原则,坚持精讲多练的教学法,野外的操作和演练很多,有效地巩固了课堂所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真理从来都不会定格在已有理论、概念和知识体系中,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真理才会得到真正显现。”在引导学员探究真理的过程中,实践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当代青年学员从整体来讲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生活能力弱等,都与缺乏实践锻炼有必然的联系,而这些都需要在实践的磨练中去克服,知识青年加强实践的锻炼是抗大留给当代军事教育的宝贵经验于当前军事教育的启迪作用就于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当今的军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口头上宣扬,更需要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践行。

作者简介

孙志远,1994年生,浙江义乌人,武警生长干部,现就读于武警警官学院学员一旅三营八连,本科在读

生活 文章 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