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川PPT 施工作业风险辨识与控制施工作业风险辨识与控制佚名 介绍...
李东
[摘 要]井下作业施工具有工期短、流动性强、劳动强度较大等特点,由此施工过程中较易出现风险隐患。本文通过对2012年某施工单位安全监察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作业现场存在的主要风险隐患不外乎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标准执行不到位。通过对三类主要隐患的实际举例分析,说明造成每类隐患出现的原因,并且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提出了如何加强监督管理、控制隐患发生的几点措施。继而规范人的行为,安全物的状态,提高员工素质,防止事故的发生。
[摘 要]安全管理 风险识别 原因分析 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U3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016-01
引言:
井下作业施工具有点多、面广、施工强度较大等特点,随着国家及油田开发企业的发展壮大及技术水平的提高,井下作业施工的设备、工艺操作水平及人员素质正逐年提高,大大降低了井下作业施工事故及隐患的发生率,然而,目前在普遍的施工现场中仍然存在一些低标准、老毛病等造成的风险隐患,威胁着作业安全。
2012年某施工单位共完成2000口井作业施工,单位监察人员累计上井785井次,通过监察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定期检查、随机抽查、重点跟踪及专项治理,有效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然而,在一年的检查过程中,仍然查出各类隐患343个,通过对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归纳出目前主要存在三类问题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标准执行不到位。下文将对以上三类隐患成因及规避措施进行阐述说明。
1、人的不安全行为
1.1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定义
人的不安全行为就是工作或作业过程中影响工作或作业安全导致事故发生而产生的人的行为,在作业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个人的不安全行为大多是造成风险隐患出现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违反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劳动纪律。
1.2 个人不安全行为成因
个人不安全行为大多是由于个人的非理智行为引起的,在生产中出现的违章、违纪现象,都是非理智行为的表现。
非理智行为的产生,多由于马虎、侥幸、自满、投机等心理所支配。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控制非理智行为的任务是相当重的,也是非常严肃、非常细致的一项工作。
实践证明,出现不安全行为的心理主要有6 种:
(1)侥幸心理
(2)马虎心理
(3)自满心理
(4)投机心理
(5)莽撞心理
(6)懒散心理
2、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机系统中,把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统称为物。物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从能量与人的伤害间的联系进行定义是由于物的能量可能释放引起事故的状态,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通过某施工单位2012年物的不安全状态隐患明细表可以发现,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相比,物的不安全状态这类隐患发生频次较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人的投机或侥幸心理,不照标准进行施工,如:井口螺丝未上全、井口过高搭垫板不牢固等;
(2)不定期对设备工具等进行检查、维护及保养,导致硬件资源的带病运行,如:井架横梁开焊、天车故障等;
3、标准执行不到位
目前,通过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检查发现,施工队伍对一些细节及标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例如要求施工现场要围警戒带、要摆放警示标志、工具要摆放在垫布上及操作动作的规范性等安全细节做的还不够好。
4、降低隐患发生率的有效控制方法
根据对施工现场的检查情况来看,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主要是人和物的因素。由此可见,要想实现本质安全,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做好岗位员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安全生产的首要目标和重要环节。
4.1 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技能。
安全培训作为企业安全管理一项重要内容和工作,培训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决定着员工安全意识的强弱、操作技能的高低。因此,安全教育是一项要长抓不懈的重要任务,通过安全教育,使每名员工都熟悉了解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并强化标准制度的执行力,逐渐树立起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生产的责任感。
4.2 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员工安全行为。
通过制订和完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实行安全工作的标准化管理,使员工熟知本岗位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用制度来管好员工,用操作规程来规范员工的操作,用标准来提高员工的风险识别能力,以减少或避免隐患的发生。
下面重点介绍本单位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及习惯性违章所提出的两项管理办法。
4.2.1 连带考核制度。
岗位员工若在作业生产、生活时,出现习惯性违章行为,则对当事人进行考核的同时,也对所有具有监督或管理责任的其他岗位员工、班长或队长进行考核。
4.2.2 违章积分考核管理办法
通过对每名岗位员工设置违章积分卡,对每种违章行为进行相应扣分,并定期对所有员工的违章积分情况进行排序,并按照排序结果分别采取曝光、处罚、离岗培训等方式进行惩戒和教育。从而提高班组自主安全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员工安全素质。
4.3 加强现场安全监管,保证隐患发现整改及时到位。
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监察工作,是阻止违章行为,事故发生的一道重要外界防线。各级管理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施工情况,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4.4 提高班组长素质,促进班组安全工作到位。
班组长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前沿实践者,也是安全生产的直接执行者,合格的班组长是搞好基层安全生产的必要保证。班组长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技术过硬,业务熟练,有责任心,善于团结他人一道工作,从而实现安全生产以点带面的效果。
5、结论
通过以上对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隐患发生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的举例介绍,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以人为本,切实做好以班组为核心的基层建设工作,加强教育培训,倡导安全文化,努力提高員工安全素质及风险识别能力。
(2)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安全管理干部的桥梁、帮扶作用,积极深入现场,抓细节,查隐患,及时解决基层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保证隐患整改落实到位。
(3)创新管理,归纳总结以往安全管理存在的盲点及短板,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法,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曹琦.现代安全管理培训讲义: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99-104.
[2] 孙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及解决对策: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9:365-368.
[3] 陈维民.基于风险评估的安全管理:现代职业安全,2004:55.
[4] 罗云,樊运晓,马晓春.现代安全管理:化学工业,2004:8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