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路面施工技术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9月04日 05:31

浅谈公路施工中沥青路面施工技术..doc

罗振华

[摘 要]沥青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确保施工质量的具体控制措施。在公路路面施工中,为保证路面施工质量,必须采取多样有效的施工方法,严格控制每个施工环节,提高路面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U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192-01

1 做好施工前的质量管理

施工前期我们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到位,编制各分项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要求技术员施工员要了解各项技术要求,标准,明确工程质量目标,对每个工作点都要要求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施工作业书,对指导书中各施工步骤及方法做详细的解释,现场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2 选择优质的施工队伍

俗话说的好,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对于选择施工队伍来说,能力越高当然质量也就越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体现在思想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办事效率高。当然他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施工经验同样重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又可达到方便管理的目的,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就是我们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保证。

3 公路路面施工存在的问题分析

公路路面早期破坏的几种现象包括波浪、泛油、裂缝、推移等是我们常见的,也是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症状所在。出现以上的问题的原因一般是在技术和施工两个方面。

首先是不合理的设计结构,选用了不当的沥青面层结构,又或是不合理的混合料类型。满足行车安全舒适要求和满足雨水不渗等要求是沥青面层首先要考虑到的,为了提高沥青路面面层的防渗性,采用小粒径沥青混凝土效果显著;其次是设计时不能联系实际,所确定的设计与真实路段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再次是对路面厚度,特别是旧路补强段的厚度考虑不够。应对实际路段的状况实行客观的评估,用旧路段的状况来确定利用旧路的方案补强厚度,这才是认真的科学态度;最后是设计路面厚度的问题。路面厚度的设计要根据对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的估计。面层本身的施工、基础施工及相关联接层施工的设计直接影响面层质量的主要施工环节。而原材料检验不严,又或是使用太过陈旧不配套的施工设备,导致混合料的配合比计量、拌和均匀性、压实度、平整度等受到很大影响。以及温度过高的沥青混合料,沥青和矿料拌容易被矿料的高温灼焦、老化,而导致路面强度不足,产生坑槽松散等隐患。

4 路面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路面工程的施工由下而上进行,由于基层(底基层)与面层的类型不同,使用的施工机械不同,采用作业的方式也不同。因此,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自身的条件合理地确定和安排施工作业计划与施工机械。

4.1基层(底基层)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施工质量,主要是对原材料、结构几何尺寸及整体强度的控制。

4.1.1 原材料质量主要包括胶结材料中石灰的钙镁含量,水泥的标号、细度、安定性和初终凝时间,土料的有机质含量、含水量和塑性指数,砂石料的级配、粒径、含泥量、容重、压碎值和针、片状含量等。

4.1.2 混合料主要是通过重型击实试验控制其含水量和密实度,以7d无侧限抗压强度法确定石灰和水泥的剂量。此外,混合料还应控制其配合比的准确性、拌和的均匀性和饱水性。

4.1.3 密实度的检测应在水泥或石灰终凝前完成。

4.1.4 基层(底基层)的整体强度应用弯沉法测定。

4.2 沥青表处

沥青表处的施工一般采用层铺法,施工中主要控制沥青浇洒质量和集料撒布与压实。

4.2.1 应经常检查沥青的浇洒温度;合理控制温度,防止过高或过低。

4.2.2 浇洒应均匀,无砂石外露,且接茬处搭接良好。

4.2.3 集料撒布厚度应均匀一致,不漏不重。

4.2.4 使用乳化沥青时,集料撒布应在破乳之前。

4.2.5 碾压时,应由边向中,每层碾压3~4遍,碾压速度不应过快。

4.3 沥青贯入式

沥青贯入式路面,施工中主要控制石料的质量和规格、松铺厚度、沥青温度、压实质量等。

4.3.1 主层集料摊铺时,其松铺系数一般为1.25~1.30。

4.3.2 沥青撒布时的温度控制标准与沥青表处相同。

4.3.3 初压2遍~4遍时,集料表面应无明显推移;复压4遍~6遍时,表面应无明显轮迹;终压2编~4遍时,表面应平整、密实。

4.4 沥青混合料路面

沥青混合料施工时控制混合料的拌制、运输、摊铺和压实。

4.4.1 拌和机的拌和时间设定时,根据机器的设定值,每锅拌和时间最好延长1s~2s,但必须经过试拌,在保证经济、保证质量前提下确定最佳拌和时间。

4.4.2 拌好后的沥青混合料应色泽均匀扣致,无白料、团块和严重的粗细料离析现象。

4.4.3 拌好的混合料应及时摊铺或保温仓储存放时间不宜超过72h。

4.4.4 运输机械应干净。

4.4.5 运料时应用篷布覆盖似保温、防雨防污染。

4.4.6 测量记录出厂温度、到达现场时的温度。

4.4.7 摊铺碾压的温度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的要求,碾压终了温度不得低于80℃。

4.4.8 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验路段确定,摊铺机熨平板控制的厚度调整固定后,不得随意调整。

4.4.9 沥青混合料初压2遍后,路拱和平整度应能达到要求;复压4遍~6遍后,表面应无轮迹,能达到要求;终压2遍~4遍后,表观、厚度、密实度均应满足规范要求。碾压时,应从外向内,由边向里,应重叠碾压1/3~1/2轮宽。

4.5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对水泥的用量和质量、配合比、拌和、切缝、灌缝及养生的质量控制,是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环节。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施工工艺相对简单、强度高、稳定性好、后期养护投入少、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所以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公路路面施工中应用较普遍的。

4.5.1 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混凝土配比的控制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病害中最主要的是裂缝,公路路面会受到各种复杂的應力作用,温度的变化也会引起温度应力等,当各种应力的不利综合作用超过混凝土应力许可范围时,路面就会发生裂缝。因此混凝土路面施工应保证足够的抗拉和抗弯拉强度,以应对各种不利应力的作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预防措施,一是要把好施工材料的质量关,应严格按《路面施工规范》严格控制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质量,对其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验,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严禁使用;二是要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按配合比正确投料,粗、细骨料要按照筛分试验数据和规范要求合理的控制级配保证混凝土的凝固程度及在耐热、耐损、抗压等方面的能力,确保混凝土路面的质量。

4.5.2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在摊铺混凝土前,应全面检查模板的高度、间隔、支撑稳定性以及钢筋的位置和传力杆装置等,混凝土摊铺时的松散部分应略高过模板顶面,浇筑摊铺间歇时间不应超过1h,如超过1h应作施工缝处理。在振捣混凝土混合料时,必须按照公路路面施工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混凝土浇筑振捣完后,应校正拉杆位置,做好接缝施工并进行填缝,一般在混凝土养护期满后要及时填封接缝以防止泥砂等杂物进入缝内。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沥青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确保施工质量的具体控制措施。在公路路面施工中,为保证路面施工质量,必须采取多样有效的施工方法,严格控制每个施工环节,提高路面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勇.沥青混凝土压实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施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7).

[2] 艾海清.AK-13A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J].公路交通技术,2013,(04).

路面 文章 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