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混交林营林的技术要点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9月05日 14:13

旱地种植莲藕技术要点-种植项目 旱地种藕 亩产万斤

高文喜

[摘 要]根据我国发展森林可持续经济的需要,与保护森林资源的要求。国家提倡在营林工作中应用人工混交林技术,该技术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合理化应用,并能够快速的修复森林资源。本文对人工混交林的种植模式以及应用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应用技术的方法与要点。

[关键词]人工混交林;营林工作;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D9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215-01

近年来,加强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加之科技水平的飞速提高,大量的先进的营林手段应用于日常的林业工作中,从精神层次和实际生产的两个方面全面推进保护森林资源与发展生态经济的工作,并初见成效。其中,人工混交林营林方法成为了有识之士与森林工程人首推的维护森林资源的方法。希望通过人工干预森林

资源恢复的进程,完成森林的再造,资源的更新,充分利用森林的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的各项特征。从业人员牢固掌握人工混交林的营林理论知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与当地自然资源现状,应用先进的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加快了森林资源的修复。

1.人工混交林营林工作的重要作用

1.1 人工混交林将各空间层次的营养合理利用

营林人员根据不同种植物的趋光性,向地性及对环境的要求不尽相同,对各个层次的树木资源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在高大乔木的庇荫处种植喜阴厌氧的苔藓植物,且乔灌草树木资源合理搭配,即在垂直层次上完成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保持生态处于动态平衡的同时,增加了物种丰富度,为不同种类的树木提供了适宜生长的环境,丰富森林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工混交林的经济价值。

1.2 人工混交林有利于改善林地的环境条件

人工混交林有利于改善森林的空气质量,物種丰富的人工混交林容易形成区域小气候,并为附近的城镇提供宜居的自然环境。树种多样的混交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质量,避免了单一树种对土壤中单一元素的过量汲取,在各个树种进行的日常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土壤中各类营养物质在不断被补充与消耗,并

长久地处于生物稳态的良性机制中。由一些树种通过自身生长发育与排泄供氧,以滋养其他物种的正常生长,是行之有效的营林手段,并且合理地利用了资源。

1.3 有助于提高林业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和增强森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人工混交林的树种类型丰富多样,并可以根据地方经济的要求,大量种植有市场需求的林业产品,且高科技的营林操作手段能在完成经济指标的同时保护资源,维持人类对森林资源的修复过程。林业产品的生产质量问题一直引起外界的高度关注,回归自然地人工混交林营林生产模式,尽最大的努力使植物处于自然增长的态势之中,使林业产品的营养含量得到了强而有力的保证。人工混交林的营林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森林的防火防害能力,由于针叶阔叶林具有湿度大,温度低等特点,能够降低发生森林火灾的风险,具有一定的阻燃防燃作用。其次,人工混交林提高了森林对病虫危害的抵御能力,人工混交林中物种丰富,生物资源在混交林中生存的营养条件丰厚且食物与天敌较多,在长时间的演替进化当中,森林趋向有利的方向发展资源,自然排出了病虫害灾难发生的可能性。

2.人工混交林的营林技术要点

2.1 人工混交林的树种选择问题

在进行人工混交林的营林工作时,混交林的种植原则要求从业人员根据自身的多年工作经验与对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对混交林树种的趋光性,向地性等生物特性进行严格的分类,全面了解选育树种的生长习性,生长特点以及根系类型,以保证人工混交林的营林工作顺利进行。适地适树原则是人工混交林混交树种的选择重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树种的生物特性以及生态作用,人工选育的过程中不仅对树种的正常繁殖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植物的抗逆特性也应出现在营林人员混交种植工作的考量范围之中。

2.2 人工混交林常见的混交种植方法

人工混交林在实际营林工作中常见的种植方法有株间混交,带状混交,行间混交以及块状混交。应用在森林培育时,针对小区域范围内的营林工作一般采用株间混交与行间混交,这两种混交方法对使用机械的科技含量要求不高,一般多为人工操作,即在一行中隔株种植和用多种植物材料隔行种植,但应充分考虑株高,冠幅,与植物间的遮挡问题,以减少种间竞争。而带状混交与快状混交一般应用在地域性的大片森林中,一般采用机器大范围播种,虽是混交作业,但在种植时,同一树种仍是邻近生长,所以需要注意控制好树种数量与树种间隔,避免过量汲取土地中的营养元素而超过土地的最大承受限度。在带状与块状区域间隔种植不同树种时,应做好植物材料的搭配,喜荫性和耐寒耐寒性应大致相同,形成一致的区域小气候,使林业材料处于平衡且良好的生长环境中。

2.3 人工混交林树种培育的相关要点

人工混交林的技术要点即在于良好的处理好各树种之间的营养与竞争关系,使得树种在市场经济中尽可能多的创造出固有价值甚至是附加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对树种的培育工作投入更多的关注,确定好人工混交林在一定区域内的混交类型与比例。由于涉及到多个树种的互相配合来完善整合森林资源的工作,在初步科研工作中,对树种的冠幅大小,营养成分的需求应有明确的数据记录,再为其进行系统的分类,并对植物的抗逆抗害性要加强深入的研究,确保林业产品的质量。另外在人工混交林生长过程中,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化学手段控制种间关系。

3.结语

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修复工作还需全社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不断探索经营。森林资源是地球的自然资源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森林环境会为人们提供更为宜居的生活环境,而森林资源也为我们的正常生活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保障。应用了人工混交林技术的营林工作,为我们保护并修复森林资源工作的脚步加速,而相关的混交方法还需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而归根结底需要我们提高的自身环保意识,掌握先进的技术,提高混交林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使森林资源长期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稳态之中。

参考文献

[1] 彭菲,张怀清,卢康宁.人工混交林结构和生长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J]安徽农业科学,2013(04).

[2] 刘海,张怀清,林辉.森林经营可视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科技资讯,2014(07).

[3] 王健.人工混交林营林的技术要点[J].农林科技,2016,09:81.

混交林 文章 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