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服务需求与发展对策.doc
祁慧
[摘 要]近年来,我国各地因气象灾害而引发的农作物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不仅给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造成了很严重的损失,而且也使得整体农业生产水平大大降低。因此,做好气象服务工作是当下气象部门最为重视的工作内容,在实际运行时,必须结合实际农作物需求来进行,并针对容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提前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这样才能将危害降低到最小化,进而为农作物的生长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农村气象服务;具体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4-0311-01
保证农作物生长安全是一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决策项目,为了使其真正落实到实处,各地政府机构就要与气象部门做好及时的沟通,大力建设农业气象安全服务体系,争取做到全网监测,这样才能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提前预测到气象灾害情况,进而在短期内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大化降低农作物生产损失,维护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也会针对农村气象服务的具体需求进行全面分析,进而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为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准确的参考。
1.农村气象服务发展现状及具体需求
1.1 发展现状
1.1.1 气象服务的途径和方式
近年来,我国气象信息服务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在农业领域方面,更是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其在实际运行时,所采用的服务方式和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
首先,利用气象灾害预报,来通知农业生产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让其做好及时的防护防灾措施,以便于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其次,利用气象监测站来观测气象灾害,并依照相应的数据来进行农业气象产量预报,进而针对性的提出农业生产管理建议,为提高农作物生长安全、增强农民经济收入创造有利的条件。
第三,针对当地气候资源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于可以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农作物生产方式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第四,结合农作物生长情况,定期进行人工降雨和防冰雹等工作,从小处着手,尽量将灾害情况控制在最小化,以免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最后,相关气象部门要构建全网气象监测站,进而为生态变化提供有效的资料信息和准确的监测数据,以便于更好的保证生态建设的顺利开展。
1.1.2 农村地区获得气象信息的方式
从现下我国农村气象服务现状来看,广大农民群众获取气象信息渠道主要围绕以下几种方式,如:通过电视天气预报来获取、通过设置手机气象短信提醒来获取、通过拨打气象服务电话来获取,这种气象信息渠道一般只有在发生气象灾害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另外,还可以通过广播和报纸来获取,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这种传统信息获取方式已完全受到限制,同时,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气象信息,这种先进的来源渠道也是现下日渐普及的农村气象服务途径。
1.2 农村气象服务的具体需求
1.2.1 确保常规气象预报信息的准确性
通常,农业生产质量与气候条件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所以,农民在农作物种植前期,应结合气候变化规划好最佳种植时间,并为了预防气象灾害所带来的农作物安全问题,提前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这样才能减少灾害情况的發生,为农户作物产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另外,在农作物收获季节,广大农民群众还要根据所获得的气象信息,合理安排抢收、加工以及储存等一系列生产工作。由此可见,气象预报信息的准确性对于保护农作物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2 确保气象信息传输的快捷性
随着近年来我国气象灾害情况的不断增多,广大农民群众对于气象信息的准确预报和服务途径越来越重视,并提出了很高的使用需求,不仅期望气象信息的途径和方式要具备多元化特点,而且还要能够提前准确的预测到重大灾害的发生,进而帮助其可以及时的做好预防措施,将危害程度降低到最小化,所以,除了气象预报信息的准确性需求,人们对于气象信息传输的快捷性需求也是迫在眉睫。
1.2.3 确保气象服务信息的时效性
气象服务信息一定要做到准确及时,并能够使大范围内的农民群众都能够有效获取,尤其是那些偏远山区的农民,所以,为了最大化保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使其当地农作物安全免受气象灾害所带来的威胁,气象服务信息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时效性,使其传输范围更宽泛、传输时间更长期,这样才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气象服务产品与实际需求不相符
随着气象信息服务行业在农业生产领域的迅速发展,其对于农业生产需求的重视度也在逐步提升,但是在实际运行时,仍有少数地区的气象服务产品与实际需求出现不相符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因为产品类型过于单一、服务方式过于传统所致,所以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2.2 农村气象科学知识水平不高
现阶段,农村在气象科学知识普及方面,仍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文化知识水平偏低所致,要想将气象科学知识做到全面掌握,其难度十分之高。另外,相关气象单位缺少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气象人才,对于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极为忽视,进而导致广大农民群众整体气象科学知识水平处于落后、偏低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顺利开展。
2.3 缺少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
目前,很多农村地区都缺少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致使相关减灾管理工作也是很难落实到实处,再加上当地政府机构在物力和人力资源上的投入力度偏弱,所以导致很多先进的防雷技术和减灾设备极为缺乏,从而使得农村农作物安全无法得到可靠的保障。
3.相关对策和建议
3.1 大力开发适宜的农村气象服务产品
首先,要提高农村气象工作者的为农服务意识,使其可以正确看待农村气象服务工作,进而结合实际需求,创新出多元化的气象服务产品,如种植也需求产品、养殖业需求产品等。其次,要摆脱传统服务思想,构建现代化的综合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系统,并大力开发气象新品种,对其进行试验论证,确保完全符合农村气象服务的需求,如:农业气象灾害预测产品、预警产品等,进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提前预防灾害,更好的促进农业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加强农村气象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气象科学知识水平,当地气象管理部门要安排专职人员深入到村屯详细了解各区域的气象服务需求,进而针对性的编写适宜的气象科普宣传教材,以便于更好的对农民群众进行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使其可以全面了解气象科学知识,进而为保护农作物安全、落实气象信息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构建农村防灾减灾体系
为了进一步保障农作物安全,促进其生产产量和质量,各级政府应重视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的全面建设,大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从而能够将其真正落实到实处,有效提升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的整体管理水平。另外,还要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积极向上级管理部门申请投入资金,以便于引进先进的防雷技术和减灾设备,提前预防气象灾害,为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作物安全创造有利的条件。
结束语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行业,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气象灾害侵袭、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等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各级政府及当地气象管理部门,应重视气象信息的服务方式和途径,使其能够完全满足农村气象服务需求,进而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和资源,不断完善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以便于更好的预防气候灾害,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胡思明,王法健,郑秀兰.浅谈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6,05: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