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
   来源:现代交际     2017年09月22日 03:28

全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在肥城市召开

朱倩明

摘要:本文通过对感王镇的居民访谈和田野调研了解感王镇公共文化建设的现状,针对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政策与措施。

关键词:乡村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建设 文化供给 对策和建议

本篇论文将以访谈和田野调研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感王镇的公共文化建设情况,包括对年龄、职业、性别不同的村民进行访谈。访谈他们对感王镇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了解、看法和建议,从中发现感王镇公共文化建设中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感王镇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

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介绍了文化站的相关职能,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申报;目前国家重视的农家书屋的建设。还有用来组织文体活动的农村文化广场的建设。除此之外,文化站要负责整个乡镇文化市场日常监管,是否存在非法演出,是否持有执照进行演出。最后,到各村去播放电影。但是村民来看得少,主要因为现在网络发达,电视频道很多,网上各种资源层出不穷,免费放电影能吸引的人比较少。

文化站位于镇政府院内,建筑面积220平方米,分为多功能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办公室、信息共享室,两台电脑。设有意见箱和监督电话,桌椅摆放整齐。藏书一千册左右。在开放的时候,偶有年龄较大的男性过来,大多看历史方面的书,或者进行棋牌活动。

二、感王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站宣传力度不够

经访谈发现,很大比例年轻人和中老年人根本不知道镇里有综合文化站,或者不知道文化站有什么活动,所以不可能去看书、参与活动。说明镇综合文化站的宣传非常不到位,导致很多村民不了解文化站。

(二)居民认为不需要去文化站

经济发展的结果除了人们的经济收入增长,同时物质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提高。数字电视和网络更广阔的被普及到千家万户,村民对于文化娱乐方面有更多选择。文化站很少有人去,首先是他们不知道文化站,其次就是知道的村民也并不愿意去看,“不想再去学习、看书,觉得没啥看的,手机上网、电视什么都有,不需要去文化站。”

(三)镇文化站的人才、设施缺乏

在感王镇文化站的从业人员只有一位,去年才成立的镇综合文化站,没有参加过县文化馆的培训,组织过几次学习。有一支业余文艺团队,但是基本没有人知道。整个文化站没有专业的队伍和人才,缺乏专业的培训。文化站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只有一千册左右的书,两台电脑,不能满足感王镇的人口需求。

三、针对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宣传、鼓励参加乡村公共文化活动

首先,针对很多青少年、中老年人对于镇文化站根本没听说过的情况,需要在宣传上加大力度,在各村大队、村口贴一些横幅或者宣传海报,在村大队的公示栏或者宣传栏进行宣传,还可以用广播进行宣传和推广。文化站工作人员要深入群众,宣传和讲解文化站的具体功能,鼓励人们去多读书、多活动。

(二)创建村民感兴趣的公共文化

要听取村民的意见,考虑到村民的需求,才能抓住受群众欢迎的活动。有趣的活动村民都愿意参加,哪怕是去看热闹也行。只有举办村民感兴趣的活动,才能让更多的村民积极参加。“我现在上网就是和栽山药苗子的人聊天,我们有个群,再就是搜集关里的技术资料儿,咱们东北海城地区的资料儿还是没有,要是文化站有这方面儿的书我会去的。”这位农民就想栽好山药多挣钱,上网也是研究培育技术,文化站如果有栽种山药技术的书,或者开一些农业科技的讲解会、培训会,那么他就有兴趣去参加。

四、

結语

乡村文化建设是一场持久战。以感王镇为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如果得不到上级政府支持,仅靠乡镇一级机构是无法进行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核心是服务,关键在政府,难点在于政府不够重视、经费不足,资源、设施供给不足。我国地区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从实际出发,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区别地针对当地发展现状来找出对策,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游祥斌,杨薇,郭昱青.需求视角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于H省B市的调查[J].CPA中国行政管理,2013(7):68-73.

[2]荣跃明.公共文化的概念、形态和特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3):38-45.endprint

文化站 家庭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