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守志追求不怠-志不强者智不达片
温放良+张秋生
金秋九月,秋高氣爽。近日,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会员王跃岭在他书法艺术工作室接受了我们的专访。王跃岭的工作室溢满书香,案头的两摞书足可盈尺,静静地躺在一角,随时等待主人翻阅。一本《刘熙载书法论注》,已经被翻得没有了封皮,内页还穿插着眉批和标注。股股书香气息萦绕室内,室外高温带来的不适,似乎也消失不见,随即而来的是畅游艺术世界的心旷神怡之感。
四壁的翰墨、横披、条幅、手卷、扇面,或诗词,或箴言,折射出王跃岭身上的依稀古风,看作品能知道他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不少在研习书法方面下工夫。工作之外,书法爱好成为他另一件放不下的正事。读过的书,看过的文章,均在他书法作品中有所体现。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主人管弄墨翰,落笔惊风雨,风雅事也;主人品茗论书道,谈笑有鸿儒,风雅人也。主人乃王羲之56代后裔、军旅出身书法名家王跃岭,以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中“胜似闲庭信步”,其云,信步堂,即有浩然之气象,又富散淡之胸襟。初闻之名,屋内布置亦如其人,有条不紊,不染纤尘,处处飘溢着浓浓墨香。
最后一杯茶,准备起身告辞,王跃岭忽然又从柜子里取出一幅书法小品,展开示人,纸张粗糙貌似边角碎料,但见布白舒朗,面目清逸,甚有几分《韭花贴》神韵,诗的内容婉约感怀,开头两句,“后羿射日传佳话,李广挽弓没石棱”为作品定了基调,再加上王跃岭的“二王”书风,形式与内容高度吻合统一,不失为一件书法精品,王跃岭告曰,自作诗书写无意间得此效果,赏毕,王跃岭小心折好藏之书柜,言不敢放置书案,恐有不自制者悄悄拿走。工作室东墙挂着王跃岭书写的《兰亭序》四条屏,望去雅致蕴籍,深得“二王”神韵,字里行间跃动着山野烟风,曲水流觞之逸气。对面墙上,则是应北京老战友之邀,为其办公室写了“生财有道””四个字,望之浑厚苍劲,肃穆大气,给人寥阔恒远之想象。书案上,则是其正在临摹的古碑贴,笔墨沉实厚重,颇有金石味道。
王跃岭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有两点,一是对茶的嗜好,二是对笔墨的追求与珍视。观其作品,真草隶篆,及每种书体所涵盖的不同类别,其书法成就都达到颇高水准,或圆融秀妍,或古厚典雅,线条鲜活流畅仿佛一幅幅景象,“重若崩云,轻如蝉翼”,不同风格恰似秋山绚烂,初春明媚,碧波微澜,处处给人以灵动唯美的艺术感受。
静心守志,不管东西南北风。柳公权讲过,心正则笔正,王跃岭据此延伸为“心静则笔静”。除了一些必要的活动,王跃岭很少参加可有可无的社交应酬,他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书法临摹和创作上。在所有作品中,观者能感受到字里行间透出的静气———宁静以致远,书法作品流露出书家的心性与追求,书家品格之高尽见其中。
王跃岭自七八岁起开始练字,从未间断,至今在书法探索道路上已跋涉40余年。他认为学书就要学源头、读经典,这样写出的书法更有高度。他取法乎上,以古人古帖为师,临帖20多种。王跃岭说,读古帖是与高人、与圣人谈话,所以需虔诚恭敬,这样才能学到真东西。书法创作虽无意模仿,却暗合了古人的笔墨情趣,这得益于他扎根传统,静心守志,追求不怠。
有人曾问王跃岭,“学书法拜谁为师?”王跃岭曰:“本家王老师。”又问,“哪位王老师?”答曰:“先祖王羲之。”“对我影响较大的,第一是王羲之,第二是頫颜真卿,第三个是赵孟。”一篇书法文章给了他启发,董其昌得其虚,赵子昂得其实。他学赵一学就是八年,不跟风,不让展览牵着鼻子走,潜心研学,深得其书法精髓与神韵,但他又能破其局限,博采众长。他选择书家,由近及远,林散之、白蕉、王铎、赵子昂、颜真卿,然后直追“二王”。基本形成了一种典雅俊美、潇洒秀逸的书法风格。著名书法评论家周俊杰先生,看过王跃岭的个展,总结出他的书法有三个显著特点,即古厚、娴静、博雅。
碑帖融合,追古出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几十年所练就的技法最后是为表达性情,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在王跃岭看来,书法不可能超越所生活的社会,笔墨必随伟大的时代,中国文化背景大的环境直接影响书风,书法家应该具有担当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志于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作品来。
“春风得意马蹄疾”,40多年的探索积累终将进入井喷期,难怪有人形容王跃岭此时的创作状态是“正疾驰在高速公路上”,其书法作品成了香饽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跃岭却在“静观浮云心自闲”。
王跃岭喜读书善思考,对于时间的利用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家人看电视的时候,他手中翻动的是字帖。在外出乘车时、吃饭间隙,他也要打开手机专注地看一会儿,原来手机里下载着多种名家字帖。王跃岭多次举办个展,得到书法同道及社会各界朋友的关注,在河南乃至全国书界都引起不小的反响,业界称其为当代“二王”书风的代表性书家之一。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河南电视台专题报道过其作品,《开封日报》《汴梁晚报》等多次刊文报道”,更多人开始关注王跃岭的书法艺术。王跃岭初步准备我们相信届时会“铅华洗尽换真颜”,在书法界产生一定反响。
如今的王跃岭,正在忙着为今年10份的河南省美术馆大型个展做准备。谈及书法之路王跃岭信心满满,他说,“唐代书法是一座大山,许多搞书法的人出于畏惧绕了过去。我想这没有什么,一点点顺着脉络摸过去,总会登上顶峰的。”
“百步穿杨莫须道,神剑腾空起彩虹。”淡泊少言、不慕名利,“十年磨一剑”的大志和耐心,正是王跃岭的真实写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