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方党报见证了当地的民生建设,是促进地方发展的重要机制。运用地方党报做好民生新闻是实施民生之道的有效策略,可以加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丰富民生新闻的精神文化内涵,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提高民生新闻质量。本文将举例论述地方党报如何做好民生新闻的策略,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地方党报;做好;民生新闻;初探
中图分类号:G2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290-03
“民生”特指民众的生计与生活,与国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发挥地方党报的积极作用,做好民生新闻有利于民生国计的发展。另外,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进入了地方党报,使地方党报的生态也发生了变化,不仅关注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民生,而且注重群众文化建设,构建了多种互动栏目。本文将简析新媒体融合对民生新闻的影响,并从使用“两微一端”平台(微博、、手机客户端)拉近与读者距离,口语化朴实、简洁的版面语言,增加地方党报版面图表运用,丰富地方党报的民生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来举例浅谈地方党报如何做好民生新闻的措施。
一、新媒体融合对民生新闻的影响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手机屏幕阅读为主的、客户端变得越来越普遍,成为年青读者的主要阅读方式之一,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新兴媒体传播形式。新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对民生新闻的影响不容忽视,地方党报中的民生新闻生态已经历了三个生态转变,分别是政治化生态、市场化生态和数字化生态。政治化生态时期的民生新闻主要服务于时政新闻,加强了人民群众对社会政治的了解;市场化生态,起到了传递大量的市场信息、宣传文化教育、实施舆论监督和提供娱乐的作用,是数字化生态的过渡期;数字化生态融合了数字技术,使地方党报中的民生新闻内容更加丰富,增加了民生沟通的“有话就说”、“寻找身边好事 学习身边好人”、“曝光台”等多种互动新闻栏目,进一步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有助于加强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交流。
二、地方党报如何做好民生新闻的措施
(一)用好“两微一端”,拉近与读者距离
“两微一端”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读者群特别是年青读者群日益增多,作为大理白族自治州唯一的党委机关报——《大理日报》,报社在坚守好主阵地《大理日报》、大理日报新闻网的同时,主动探索媒体融合新路子,开通微博,推出、手机客户端——“指尖大理”、“指尖大理”公众平台,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的同时,也吸引更多的读者群(图1)。
大理有家家门前流水,户户院内养花的传统,而大理众多的花卉中最出名的要数山茶花,素有“云南茶花甲天下,大理茶花甲云南”之说。2016年2月,2016大理国际茶花大会、第二十六届中国(大理)兰花博览会在大理举行,不仅吸引了国内外茶花、兰花研究的专家、学者,更是吸引了广大养花爱好者。大理日报社精心策划,在活动之前推出特刊,介绍大理茶花、兰花栽培的历史、现状,优秀茶花、兰花的品种,还做了一期英文版,让外国专家、游客更好了解大理的茶花、兰花。在做好纸质《大理日报》对茶花、兰会大会活动报道的同时,利用手机可以进行视频传播的特点,组建新媒体直播团队,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对活动盛况在“两微一端”上进行掌上直播,是大理州第一家利用新媒体做直播的主流媒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宣传效果。活动首日,相关报道的点击量达到3多万人次,第二天点击量达到8多万人次,其间,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到大理古城看茶花的采访报道上传后,掌上直播点击量短短6小时就增加5多万人次,活动结束时,掌上直播点击量达32多萬人次,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图2为2016年2月国际茶花、兰花大会特刊(部分),图32016年11月自治州建州60周年庆祝活动掌上直播的截图。
2016年,大理日报社新媒体直播团队还对自治州的两会、三月街民族节、州庆活动,石宝山歌会、“梨花节”“葡萄节”等活动通过“两微一端”进行直播,效果都比较好。据初步统计,截止2016年11月,大理日报社“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中,“指尖大理”客户端固定读者达7000多人,大理日报官方微博的“粉丝”7万多人。
当然,“两微一端”的功效还在于增强了党报与读者的互动。除报社固定的来信接访、新闻热线电话外,通过“两微一端”反映民生热点问题的读者也在增加。读者看了推送的报道,有的点赞,有的提出意见、建议,也有的反映相关的问题。问题中涉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我们及时向相关沟通,促进解决;涉及民生的问题,我们还对解决情况在报纸、“两微一端”上向读者进行反馈,有效地政府与人民群众的交流(图4,图5)。
(二)使用口语化朴实、简洁的版面语言
版面语言在地方党报的民生新闻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可以视作新闻语言,语言必须简洁精炼,题目字体应醒目,以增强题目的吸引力。新闻导语应该能概括本篇民生新闻的要点,奠定积极、和谐的感情基调,激发人民群众读新闻的兴趣,加强民生新闻艺术的感染力和群众对民生新闻的全面了解。
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新闻在版面上不仅要给予突出位置,而且要给予突出篇幅。如本地群众和外地游客都关注的三月街民族节的报道中,我报以图片为主的形式,以《繁荣三月街 市场交易真火爆》《欢乐三月街 文化活动真好瞧》《激情三月街 体育赛事真精彩》连续三个整版报道三月街民族节的经贸、文化、体育比赛;大理市投资改造两城区公厕并对市民免费开放,我报以《如厕完全免费了 公厕提升改造了(引题)大理市市民“方便”越来越舒心(主题)》进行报道(图6,图7,图8)。
而在一些贴近百姓的新闻报道中则多用口语化的语言,如自治州一年一度的三月街民族节来临之际,因慕名而来大理的游客较多,交通管理部门对主会场附近交通实行管制,为让群众和游客知晓,《大理日报》在节前对文化、交通、公交等部门进行采访,相关新闻刊出时以通俗的、口语化的方言做标题,如“记者带你逛月街”栏目中《今年逛月街咋个走》《今年月街看常多》,让读者知晓如果自驾车前往的话哪些路段可以走、乘公交的话在什么地方上下车,在三月街上哪些地方与往年不一样、哪些值得看一看或尝一尝。这些内容在正刊《大理日报》上刊载的同时,通过“两微一端”推送,让更多的读者获悉,达到了宣传的效果。如北京游客张先生来大理之前通过网络搜索相关大理的信息,看到了地方名特小吃——被称为滇西一只鸡的“黄焖鸡”,所以,到大理后一定要和朋友上三月街进行品尝(图9,图10,图11)。
另一方面,党报记者应充分了解多方面的民生话题,调查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人和事,在编排新闻的同时提出更合理的方案。例如2016年初,群众反映城市交通拥堵严重,本报派出记者进行采访,然后以《大理市下关城区交通拥堵调查一 “堵”成为下关城区交通新常态》《大理市下关城区交通拥堵调查二 六大原因造成交通拥堵》《大理市下关城区交通拥堵调查三 治“病”药方:综合整治“三年行动”》为题,以三个整版、图文搭配的形式进行系列报道,让人民群众了解城市交通拥堵到底堵在什么地方,群众对治理拥堵的建议是什么,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将采取哪些举措缓解等,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
(三)增加地方党报版面中图表运用
地方党报中的民生新闻经常配有相关的图表信息,不仅可以提升地方党报的审美价值,而且有助于从视觉领域调动人民群众的读报兴趣,强化群众对民生新闻的关注程度,使民生新闻更为生动而全面。在设计民生新闻相关图片时,地方党报记者必须注意党报的构图,借助新媒体工具设计更为精美、准确的图片,构图篇幅不宜过大也不能太小,因为和文字信息相比,图片处于辅助地位,过小的构图相对模糊,不利于加强群众对本篇新闻的了解。但进入“读图时代”以来,有时,可以采用整版的图片对某一事件进行专版报道,吸引读者关注。编排图文结合的民生新闻方能使新闻内容更贴近本土生活,充分体现地方文化,提升新闻内容的平民意识,打造富有特色的民生新闻。(图12为2016年6月1日儿童节的版面)
图13为自治州两会期间图表运用,图14为2016年11月自治州建州60周年特刊中图表。
同时,近年来,我们还注重加大图表在新闻版面中的编排。2013年,我报在自治州两会报道过程中,由美编做了图表,反映自治州一屆政府任期内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成绩,因图表表达方式的形象直观、一目了然,易吸引读者,让读者看了就记住,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受到党委政府和读者群众的好评。此后,在更多的新闻报道中,能用图表搭配的报道我报美编做一些图表来丰富版面编排。
(四)丰富地方党报的民生文化建设
作为反映民生状况的地方党报不能只重视传递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信息,而且应重视丰富民生文化内容,提高民生新闻的文化涵养,避免民生新闻过于通俗化。例如在对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剑川县的二月八“太子会”、“石宝山歌会和大理”绕三灵“民俗活动的报道时,不仅对活动期间的盛况进行报道,而且还对这些活动的历史、习俗等作介绍,让本地群众和外地游客了解这些大理白族地区的历史、民俗、文化,促进文化共享与繁荣。
图15为巍山美食节特别报道,图16为巍山梨花节特别报道。
而在对巍山县马鞍山“梨花节”、鹤庆县奇峰“梨花节”、宾川县“葡萄节”等这些经济类的节庆,则侧重于党的政策下,各民族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等各项工作的推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用地方党报做好民生新闻可以加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丰富民生新闻的精神文化内涵,提高民生新闻质量。在新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地方党报理应利用好“两微一端”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使用具有视觉冲极力的、简洁的版面语言,加强民生新闻艺术的感染力和群众对民生新闻的全面了解;调整地方党报构图,提升地方党报的审美价值,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同时,调动人民群众的读报兴趣,强化群众对民生新闻的关注意识;丰富地方党报的民生文化建设,从而全面提升民生新闻质量,发挥民生新闻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 方可人,李雅筝.媒介生态视野下电视科普栏目发展策略研究[J].新闻世界,2014(02).
[2] 弥建立,欧阳宏生,申文宣.我国电视新闻编辑理念的嬗变与发展[J].编辑之友,2015(03).
[3] 吴天祥.浅议地方党报如何做好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的融合[J].中国科学投资,2014(5).
[4] 任黎辉.浅析地方党报如何做好民生新闻的几点体会[J].采写编,2015(2).
作者简介
王正鸿,男,1972年8月出生,云南大理人,白族,大学学历,现为编辑职称(中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