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五所高职院校学生厌学心理剖析及疏导研究
   来源:现代交际     2018年05月27日 11:43

当前高职艺术类学生厌学问题地研究基于湖南大众传媒学院五年制高职...

李炫林 易灿

摘要: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和心理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湖南五所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厌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的对策和建议,期待建立一个良性的教育教学环境,逐步消除高职院校学生的厌学情绪。

关键词:高职 厌学 疏导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028-02

本文通过对湖南五所高职院校500多名学生问卷和访谈的调查,发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数量与日俱增。同时,面对学习负担过重、就业压力、社会竞争等问题,高职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迟到、逃学,乃至厌学、辍学,这些行为表现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校的声誉,学生厌学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和谐发展的一大难题。为此,笔者认真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問题,以便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为了使研究对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调查对象的选择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抽取520名学生,这些学生所学专业涉及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商务英语、计算机、物流管理。经整理,删除无效问卷后,剩余有效问卷473份,其中问卷调查393名,访谈调查80名。在性别比例上,男生占256名,女生217名。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分别占152人、171人、150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法共包括20道题目,分别从个人因素、学校教育教学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设计,共发放调查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393份;访谈问卷共7个访谈问题,发放访谈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

(三)研究结果

由表1可知,大一学生厌学比较严重的占23.7%,大二学生厌学比较严重的占45.6%,大三学生厌学比较严重的占72.6%,男生厌学比较严重的占60.5%,女生厌学比较严重的占45.1%。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的厌学情绪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长,男生厌学情绪明显要高于女生。

二、高职院校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分析

结合以上表格的调查数据,根据笔者对高职院校学生厌学心理的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原因有以下四方面:

(一)自身因素

1.基础太差跟不上,学习太单调太无聊

16.5%的学生认为基础太差跟不上,高职学生的高考分数普遍比较低,文化课成绩尤其是英语和数学成绩差,甚至有些专业只要是上了专科线,即200分便可录取。这种文化的差别直接导致了学生在理论学习上的困难,加上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所以学生上理论课的兴趣很淡,上课玩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同学较多。

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太单调太无聊,大学新生面临角色的转换,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学生不适应,教室、寝室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使学生感觉前途渺茫,看不到未来的前景,觉得学习太单调、太无聊,从而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2.不正确的恋爱观,使学生患得患失无心向学

处于青春期的高职院校学生随着心理和生理的成熟,普遍憧憬着一份美好的爱情,大学生恋爱本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28.3%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恋爱比学习更重要,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学习与恋爱的关系,经常患得患失,学习成绩随着恋爱的稳定与否此起彼伏,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因为无法跟上学习进度而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二)学校因素

1.不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18.8%的学生认为讨厌某位老师是导致厌学某门课程的原因。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不理解学生,不能换位思考,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交流和沟通;辅导员说话不顾及学生的自尊等诸如此类的原因,使学生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失去了入学时对大学美好生活的憧憬。

2.枯燥的教学内容,呆板单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热情

37.2%的学生认为,教师日复一日乏味无趣的讲解以及不易理解的高深专业知识,使原有的学习热情丧失殆尽。

(三)家庭因素

1.家长期望过高,使学生产生心理自卑感强

调研表明,20.3%的学生认为家长期望过高也是导致自己厌学的部分原因。大多数家长对高职学生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使得高职学生感觉压力过大,不堪重负。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差,努力后仍旧难以达成父母的期望;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自身陷入了矛盾的心理状态,自卑感油然而生。

2.家庭缺乏关怀和温暖,使学生自暴自弃

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在调查中发现,25.6%的学生认为在家庭生活中无法感受到关怀和温暖,从而造成了自身许多困扰和压力无处释放,出现了一些情绪上的偏差,更有甚者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

(四)社会因素

1.社会上多样化娱乐方式的诱惑,使学生迷失了方向

38.4%的学生认为社会上多样化娱乐方式的诱惑,成为自己厌学的原因。高职学生家庭条件一般不是很好,大多数学生来源于农村和偏远落后地区,他们第一次迈出家门,看到大城市的繁华后迷失了自我,期待着享受生活。部分学生沉浸在手机、IPAD、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虚拟快乐中难以自拔,这是导致厌学的部分原因。

2.盲目攀比,边打工边上学,使学生顾此失彼

45.3%的学生为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利用寒暑假、周末打工挣钱。原本的初衷是缓解经济困难和锻炼社会交往能力,但有些学生痴迷于打工挣钱,认为在校学习期间就可以通过打工来改变自己的人生,更有甚者衍生出读书无用论。再者,学校有管束的生活与放松的打工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学生厌学情绪随之而来。

三、高职院校学生厌学对策疏导

(一)创造成功机会,使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

高职学生虽然文化成绩不理想,但动手能力方面却毫不逊色,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学习积极性较高。高职院校可以举办一些技术技能大赛,或组队参加全省乃至全国的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使每个学生都能彰显自己的特长,在不同的学习实践中有机会得到锻炼,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应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首先,辅导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行为引导的教育,树立典型,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其次,思修教师应利用思想道德修養的课堂教学的契机,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目标鞭策自我,用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和超凡的人格魅力来教育和影响高职学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是高职教育质量的生命线。建设一支学术功底扎实、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过硬、专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首要前提。第一,高职院校教师讲授知识时应针对学生学情尽量不用逻辑推理,应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同时可以辅助信息化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将理论知识展现给学生。第二,教师应加强学生实训课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第三,高职院校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制订可行的学习计划,多实践、多加强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让同学们提高学习兴趣。改变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推动式学习”为以学生解决问题的“拉动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四,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俗话说:“亲其师,信之道”,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如果学生真心喜爱教师,就会对教师任教的相关学科产生兴趣,用心去学。第五,教师还应该多关心和爱护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义不容辞地为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成为学生的好知己。

(三)家校双管齐下,使学生感受爱的关怀

第一,家长要多给予高职学生心灵上的关怀,切忌不能用物质上的满足替代心灵上的需要。家长平时还应主动与辅导员联系,关心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给予孩子正确的关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给予的温暖,从而使其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家长应先了解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成长环境,不要盲目地进行教育。同时家长要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孩子成才的途径也是多样化的,无需过度拘泥于以分数论英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关注并承认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且尊重这些差异,才能做到教有所获。

(四)强化学校周边治理,杜绝享乐主义的滋生

第一,社会大环境与校园风气的好坏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有关管理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坚决消除社会的不利影响,从而改善广大学生生存的外环境,减少不良现象对学生的诱惑。执法部门应加大对网吧、电子游戏室等场所的管理力度,给学生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世界,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心态,帮助学生认识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自由性,认清网络虚拟环境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积极参加网络文明建设。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大学生认清自身的优势及需要,发现满足自己心理需要的其他途径,鼓励大学生参加到现实活动与交往中,培养和发挥自身优势。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营造轻松和谐的校园氛围,克服和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第二,克服盲目从众,尽快找准职业契合度。首先,大学生首先要树立自信,积极面对就业压力的挑战;其次,要从自我努力做起,相信岗位总是给那些有能力的人准备的。针对校园的招聘,公司对人才的选聘,应实行公开、公平竞争,既要重视文凭,更要重视水平,防止学生滋生“学习无用论”的侥幸心理,用正确的心态对待打工与学习的关系,避免辍学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邢莹,吴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2]杨小青.广西四所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之调查与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6):45-47.

责任编辑:杨国栋

学生 文章 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