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敬畏意识培养的探索
   来源:现代交际     2018年09月09日 10:51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五步教学法探析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五步教学...

马琛琛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正确的信仰、科学的方法论、良好的素质培育及形成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方法是否能真正掌握和自觉践行,深刻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旗帜方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然而,当前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作用认识有偏差,存在逃课、应付现象,应重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敬畏意识,探索学校、教师、学生体系化的敬畏意识培养实践,帮助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敬畏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9-0023-02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教授在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指出,“把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视为建设一座大厦——敬畏则是如水泥的黏接剂;把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视为培育参天大树——敬畏则如赖以生长的土壤;把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视为驶向中华崛起彼岸的大船——敬畏犹如载舟的水。”①敬畏是教育的粘接剂,是土壤,更是水,树立教育的敬畏感对个人、民族、国家的发展都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这不仅要求高校、教育管理者、教师注重教育、理解教育、尊重教育,更是要求新时代的大学生敬畏教育。

何为敬畏?它体现为严肃、认真、谨慎、不懈怠的一种内心感受、一种内心体验、一种外显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意识形态教育课,是每位大学生的必修课,它所倡导的理想信念教育,关乎青年学生精神上的“钙”;它所引领的价值观念,关乎青年学生人生成长的第一粒扣子;它所传授的科学思维,关乎青年学生认识改造世界的钥匙。对此,培养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敬畏意识,更是大学生敬畏教育的必修课之一,解决思想观念问题進而解决社会实践问题。然而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现状而言,大学生敬畏意识不足,敬畏意识培养缺乏。为此,本文主要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实施敬畏意识培养进行初步的探索,以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敬畏意识缺失的表现

第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思政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大学生良好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形成的基础。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是循序渐进的系统教育的结果。且青少年在不同成长阶段,对思想政治品德的要求不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内容与方式方法不同。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根据大学生成长特点、思想特点,以及国家教育发展要求而制定的必修课程。但是大部分大学生没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成必修课,而是修满学分的一个程序,对所学的知识不认可、不理解。有的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一听到要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嗤之以鼻,认为小学要上品德课,中学高中要上思想政治课,班主任、父母亲时常教育难道还不够吗?为什么到大学还要修这样一门课,而且闭卷考试算学分,还不如学习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课。先入为主的观念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缺失。甚至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种“灌输”教育。同时,当代大学生生于网络时代,网络信息的开放性,文化观念、价值取向跨区域、跨时空交叉融会,多种价值观念的冲击,使大学生迷茫、困惑、不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完全失去兴趣。对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有效地作用于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道德观念的形成,腐朽、错误的观念反而占据大学生的头脑。

第二,学习不积极,道德滑坡,出现违法违纪行为。青年时期正是价值观念形成转化的最佳时期,青年学生应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但是,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少学生认为属于“灌输”教育,不能满足自身的现实需要,与个人未来发展关系不大,没有必要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中也存在仅仅重视自己专业课程的学习,而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道德知识的学习,只求应付、通过考试——“60分万岁”的现象。甚至还出现平时不学习,考试作弊的现象。此外,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学习上不求进取,却使“墙壁文学”“课桌文学”“厕所文化”在校园内发扬光大。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损坏公物、乱扔垃圾、破坏自然环境;公众场合大声喧哗、不尊老爱幼、不注意礼义廉耻;网上行为不文明,随意散布谣言;甚至是参与非法传销、抢劫诈骗等违法乱纪行为方式。

第三,无故旷课、迟到或早退,课堂行为千奇百怪。根据随机访问和抽样调查,在高校所有课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逃课率最高,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逃课率达到50%以上。一方面,不上课的理由花样百出。认为任课老师教学水平不足,课堂枯燥无味;以病假或家里红白喜事为由请假;以考研或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社团活动、兼职时间冲突请求任课教师让位;或是上课报到,点名后溜之大吉;甚至是睡觉过头干脆不上课。另一方面,上课的行为千奇百怪。调查显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认真听课的同学仅占总人数的10%,大部分同学做一些与课堂教学不相符的行为。有些同学完成专业课作业,有些备考英语等级考试、资格证书考试,有些玩手机、打游戏、看小说、听音乐,有些睡觉。显然,在这些学生心目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不再是学习价值观点的场所,而俨然变成了一种休闲娱乐的场所,毫无敬畏可言。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敬畏意识培养的阻碍因素

第一,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

当代大学生生于中国经济腾飞时代,伴随着科技化、信息化的成长而成长,享受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福利,有着信息化时代所赋予的性格特点。具体体现在:在中西方文化交叉融会中,价值取向多元化,不固守成规,不偏信一方;在现实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下,理想现实化、行为特点商业化;在自由主义、民主主义熏陶下,生活观念多样化。这样的性格特点形成了大学生复杂矛盾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如既觉得自身知识素养与社会发展要求相距甚大,渴望知识,又贪玩厌学,惰性难改;既觉得大学生是成年人,因独立自主,又希望被照顾,依赖性强;既推崇个性、自我意识强烈,又渴望集体。大学生的思想性格特点决定了其在面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时觉得多学无益,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没有显而易见的现实收益,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不求甚解,对社会主义道德不屑一顾。同时,在社会主义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中,青年大学生需要承受学业压力、生活压力、求职压力,社会环境迫使他们面向现实,追求功利,从而忽视精神上的学习与体会。

第二,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学存在问题。

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学生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学生作为教学的双主体,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是大学生敬畏意识形成的关键。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想信念偏差,教政治而不讲政治,教马列而不信仰马列,不认同马克思主义,甚至在课堂中诋毁马列,为学生做了不良示范,教书育人适得其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不对口、业务素质较差,不能领会课程内容,难以将课程内容与社会热点、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教育部统编教材是高校普遍使用的教材,体系成熟、理论性强,但部分知识晦涩难懂,部分老师不能结合社会实际情况,运用实例为学生答疑解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依旧照本宣科。在教学方法上,“填鸭式”的理论灌法广泛而普遍地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认真分析学生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开展层次性教学。没有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专业背景,使用的案例千篇一律,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局限于课堂教学,没有建立相应的实践基地,实践课时由学生自主完成,不计入总学时和考核要求,效果不佳。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仅限于每周一次的课堂教学。

第三,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学生处、团委和主管教学工作的教务处对学生公共课课堂的表现约束过少。

高校中的学生处、团委工作重心是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监督和管理学生的课外行为,而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监管不够,特别是如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样的公共课,学生的评优评先也往往只考察学生的课外表现和课堂成绩,只看重学生的课堂结果,而没有考察学生上课的过程。高校中的教务处更多的是监督老师的课堂行为,比如,教师的教学内容、课堂组织形式等,而很少去管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见,大学里的学生处、团委和教务处都把课堂上对学生的管理交给了教师,鉴于教育方式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大学教师很难像小学教师那样耳提面命地去组织课堂秩序。而且大学阶段给予学生奖励和惩罚的往往又是学生处、团委和教务处。所以,学生往往对学生处、团委和教务处产生了强烈的敬畏意识,而对课堂缺失了这种敬畏意识。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敬畏意识培养的对策

第一,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改进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分析大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理想现实化、行为特点商业化的性格特征,结合大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素养,个性化地安排课程,把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落实到学生的兴趣点上,把教学方法的采用落实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上。二是坚持与时俱进。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建立中要坚持科学发展的思想,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不断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结合社会主义时代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特点,不断改革创新教育理念,善于把科学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把新媒体、微课、慕课应用于实践中。三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通过组织演讲比赛、模范报告会,进行案例讨论、情景剧编导,到养老院、革命圣地参观,组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在实践中传播理论知识,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让学生身体力行地感受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成长的作用,发生由“不想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理论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消化吸收和实践应运,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也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敬畏意识的提升。

第二,提升任课教师的敬畏之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公共基础课,在文科类院校尚有立足之地,在理科类院校或综合性院校被边缘化,敬畏意识的培养要从教师建立,使教师不单纯以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理论吸引学生,还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取胜。主要做到:一是敬畏生命。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接受学生认知程度的差异,包容学生的某些错误,耐心细致地为学生做思想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积极求知。二是敬畏知识和真理。学高为师,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至少有满桶水,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知识素养和教学水平,认真备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严谨对待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不诋毁嘲讽任课课程,不散布谣言、不信口开河,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好学生榜样,言传身教。三是敬畏讲台。三寸讲台,三千桃李,教师站到讲台上,就必须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疏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中,认真讲好每一堂课。

第三,提升教辅部门的协助力。

主管教学工作的教务处、主管学生工作的学工处、团委是教学质量的保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敬畏意识的培养需借力使力,通过教务处、学工处、团委支持课堂教学活动,监管学生公共课堂行为。一方面,以制度条例的制定刚性约束大学生的行为。硬性监管的效果往往大于思想教育,学工处、教务处通过制定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定期地组织检查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和课堂表现,对经常缺课、迟到、早退,上课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给予惩罚,严格学生请假制度、成绩评定制度、学分认定制度,加强学生学风建设。另一方面以第二课堂活动呼应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主要由学工处和团委监管,学工处和团委应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制定第二课堂活动主题,延伸拓展课堂内容,同时严格审核审批学生自发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把课堂内容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提升理论知识。

注释:

①李培根论坛演讲:全社会需重拾对教育的敬畏感[EB/OL].http://www.jyb.cn/high/gdjyxw/201010/t20101031_396480.html.

责任编辑:景辰

政治理论 思想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