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制造业+共享经济”的创新融合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08月12日 19:14

工业云 构筑制造业共享经济新模式

蔡丹旦

摘 要:制造业与共享经济的融合是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重构供给侧结构的重要途径,对制造业转型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制造业领域典型共享平台的调研与案例研究,根据平台在产能共享过程中发挥的主要作用,综合考虑平台主体特征、业务模式、共享内容等因素,提出了当前我国制造业产能共享的四个主要模式:中介型、众创型、服务型和协同型。

关键词:共享经济 制造业 模式创新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新形势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突破式发展,全球制造业正处于重塑发展理念、调整失衡结构、重构竞争优势的关键节点上,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数字化制造开始向智能化制造跨越,为制造业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面对新一轮制造业革新,作为全球制造大国的中国既面临巨大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产业规模大、产业体系完整,但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仍处于起步阶段,互联网在制造业各环节的应用尚不够深入。而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业态、新模式,为制造业提供了转型新方向。制造业与共享经济的融合是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

共享经济模式向制造业领域的深入渗透、全面融合以及再次创新,是重构中国供给侧生产结构的重要途径,是壮大中国经济内生动力的重要渠道,也是激发中国经济未来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共享经济与制造业深入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是催生经济增长新动能。共享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提升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的配置效率,增强产业供给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增长持续注入新动力,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工业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成为支撑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设施,将成为产业投资的热点,并将进一步带动制造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智能化工厂改造;制造体系中研发、设计、制造、运输、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将汇聚在共享平台当中,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能利用效率。

二是重构制造业供需结构。共享经济开放性、个性化、灵活性、合作性等特征,能够推动制造体系向完整、高价值、高效率的制造业体系转型,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共享经济改变了制造业的运行模式,消费者成为生产制造过程的深度参与者,个性化消费需求可以被精准定位,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三是缓解淡旺季产能失衡。淡季时订单不足,劳动力、设备等闲置率高,旺季时生产压力大,劳动力供应紧张,生产成本加大,是当前制造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共享经济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调度未充分利用的制造资源,更好地匹配供需双方,降低旺季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淡旺季需求波动问题。

四是激发创新活力。共享经济正在推动制造业创新主体、流程和模式的深刻变革,重构制造体系中的分工、合作和协同关系,降低创新门槛,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创新组织也将越来越小型化、分散化和创客化。

二、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实践领域的发展,对共享经济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对共享经济的定义,共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分享为主要特征,整合海量、分散化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国家信息中心,2018)。共享经济是信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新型经济形态,是整合各类分散的资源、准确发现多样化需求、实现供需双方快速匹配的最优化资源配置方式。

在制造业领域,共享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尚处于较新的发展阶段,鲜见于目前制造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中,与产能共享相关的内容更多在于对协同制造、云制造、网络化制造等文献中。对于产能共享的研究首先需要区分不同概念的侧重点。首先,协同制造和网络化制造都强调资源的整合,而產能制造在资源集成的基础上更强调对资源的利用和配置。其次,协同制造与网络化制造侧重于制造资源的共享(Tao,2008),而制造业产能共享的范围要广的多,所有的制造环节都可以参与共享。最后,协同制造与网络化制造强调企业级的共享和连接(顾新建,2003),而产能共享可以是不同企业之间、车间之间、设备之间、人与人之间等不同层级的共享和连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产能共享是协同制造和网络化制造的深入发展。对于云制造,云制造具有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应用方式(Lu,2014),而产能共享更倾向于公有云模式,突出社会化合作。从研究范畴来看,云制造更强调的是一种技术实现手段,而产能共享更多的是一种新型的制造和管理模式,是依赖于技术之上的新型制造理念。

其次,还有一些对产能共享技术架构的研究,如俞春阳对共享制造计划体系的研究提出了"共享制造计划体系结构"、"基于时间序列的多层级服务规划"、"通用延迟制造生产计划"和"基于相似件合并的生产进度计划"四项关键技术(俞春阳,2016)。以及对产能共享内容范畴的研究,如张霖在对制造云的研究中提出制造业可供共享的内容包括软件、知识、人力等软资源、设备等硬资源,以及设计、实验仿真、生产、管理等制造能力(张霖,2010)。

三、制造业产能共享的涵义与特征

本文对制造业产能共享的定义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以使用权共享为特征,围绕制造过程各个环节,整合和配置分散的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最大化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新型经济形态。

从共享的范围来看,制造业产能共享贯穿于设计、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全链条;从共享的对象来看,制造业产能共享涵盖设备工具、物料、仓储、知识、技术、人力等制造资源,以及设计、试验、生产、管理、维护等制造能力;从共享的效果来看,有利于打造产业链纵向集成、跨产业横向交融的制造业生态圈。

制造业产能共享主要有以下特征:

1.主体特征:以制造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为主。制造业产能共享的参与主体主要是企业,包括大型制造企业、中小制造工厂,以及研发、物流、仓储、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企业。

2.技术特征:基于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制造业产能共享的前提。在实际应用中,平台既可以是龙头制造企业自身搭建的开放式平台,也可以是由第三方互联网企业搭建的共享平台。

3.效果特征:生产资料和制造能力的高效配置。需求方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需要选择共享内容和共享方式,灵活的选择和大量主体的参与实现了制造资源的快速流动和生产能力的高效配置,满足多样化生产需求,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四、当前我国制造业产能共享主要模式分析

通过对制造业领域典型共享平台的调研与案例研究,根据平台在产能共享过程中发挥的主要作用,综合考虑平台主体特征、业务模式、共享内容等因素,本文提出了当前我国制造业产能共享的四个主要模式。

(一)中介型共享平台

中介型共享平台是指为制造的供需双方提供对接服务的第三方平台,平台自身不拥有诸如设备、厂房等制造资源。平台充分整合多方资源,促进供需双方对接,需求方可以寻找多个生产方实现众包生产,生产方也可以根据自身产能同时接受多个订单。目前典型的中介型共享平台有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工厂、硬蛋科技等。

中介型共享平台有以下特点:一是"多对多",需求方可以选择多个生产供应方,供应方也可以同时接受多个订单。二是轻资产,通常由互联网企业搭建,平台往往不拥有制造资源。三是平台承担交易撮合、安全保障、纠纷处理及相关服务性工作。例如阿里巴巴平台上的"淘工厂",主要为淘宝上的卖家提供产品生产服务,实现生产供需方的对接,整合工厂的空闲档期实现协作生产,更好地满足需求方要求。一方面解决了商家找服装加工厂难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共享闲置产能,也提升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平台通过金融授信和担保交易等方式,解决交易中的资金缺乏和资金安全等问题。同时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将工厂进行分类,促进供需双方信息的快速精准对接。

中介型共享平台灵活性强,参与门槛较低。但由于互联网企业往往缺乏制造业相关经验,在研发、技术服务,以及对行业的理解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二)众创型共享平台

众创型共享平台一般是由大型制造企业搭建的开放性平台,通过整合平台上的研发、制造、物流、分销等能力以及财务、人力、金融等服务,打造面向企业内部和社会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大型制造企业搭建众创型共享平台,一方面是汇聚行业内优势资源,激发企业内部创新活力,推动企业运营和组织向平台化转型,满足企业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向社会开放自身优势资源,搭建起"人人创客"的创业生态系统,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降低社会创新创业成本。目前典型的平台有海尔"海创汇"、航天云网等。

众创型共享平台有以下特点:一是主要由大型制造企业搭建,依托企业自身的优势资源,为创客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二是线上平台和孵化器的结合,线上汇聚了创业者、项目合伙人、创业导师,以及供应链、渠道、政府等资源。为创业者提供线上和线下的孵化服务和资源支持。例如海尔集团的海创汇,依托海尔生态产业资源及开放的社会资源,全面开放海尔的研发、供应链、销售网络、物流、服务等资源,提供创客空间、创客工厂、创客基金等9项创客孵化服务,实现了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的系统结合,为创客提供一站式孵化服务。

众创型共享平台既有助于传统企业转型和提升企业内部创新活力,又有助于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这种模式更适合于本身拥有优质资源和强大运营能力的龙头制造企业。

(三)服务型共享平台

服务型共享平台通常是由工业技术型企业搭建的平台,以工业系统、软件、智能控制、工业云等技术服务共享为中心,以智能化设备为手段,实现对生产過程的全控制,提供全方位的生产服务。

在服务型共享平台中,设备共享是基础,一般通过以租代买、按时计费、按件计费、增值服务等方式把设备租赁给不同的生产方,减少闲置率,降低中小企业用户的生产成本。平台除了提供设备租赁服务外,更重要的是为制造过程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包括信息数据共享、设备和工厂维护、生产控制、产品管理等。发挥互联网对于资源的统筹整合能力,使企业可以根据数据调整产品结构和服务类型,让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目前典型平台主要有沈阳机床厂i5平台、上海明匠等。

国内较为典型的服务型平台如沈阳机床厂iSESOL云平台,基于工业互联网,该平台将工厂机床装备统一接入,实现智能装备的在线互联,提供装备全生命周期服务,包括机床档案获取、保养与维修、联网监控、机床再制造等,有助于企业间产能的盈缺互助、上下游产能的协同互补,以及跨区域、跨行业的协同,成就"万能工厂",打造制造业新业态。

服务型共享平台有以下特点:一是平台运营方主要是拥有完备工业信息技术或智能化设备的制造企业。二是服务对象主要是信息化水平不高、智能化转型需求迫切的制造企业。三是依托于智能化设备和系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服务型共享平台通过技术服务和技术输出,帮助制造企业加快技术升级、实现产业转型。搭建服务型共享平台对工业技术的要求较高,需要拥有较完善的工业技术服务系统、较高的管理能力和专业人才等。

(四)协同型共享平台

协同型共享平台是多个企业共同使用云服务、生产设备、工厂生产线、办公空间、工人等资源的平台,实现订单共享、协同生产。

协同型平台的搭建有两种方式,一是由第三方企业主导,平台承接订单,通过需求拆解将其众包给合适的小微制造企业,典型企业如生意帮等;另一种由小微企业共同搭建产能资源平台,以租赁和购买服务的方式共享平台上的资源,如各类"共享工厂"。

从当前实践看,协同型平台的参与者主要是同行业、同区域的中小企业。之所以如此,一是相同行业的制造企业拥有相似的生产流程和标准,工序的分离与协同生产可以更好地实现对接;二是区域集中性让空间、设备、生产线等共享变得更容易,也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促进上下游产业集聚;三是参与协同型平台,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节约云服务系统、工厂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

协同型共享平台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区域和行业集中性;二是参与方多为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三是可以实现某区域内细分行业完整的产业链协同。

协同型共享平台的优点在于能够较快地利用地域和行业优势实现产业链协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其不足在于协同和共享过程较多地依赖线下协调,不利于跨地区大范围的制造共享。

五、总结与讨论

有效的商业模式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制造业产能共享的四种模式各有其优缺点,是在不同的企业运行背景和生产环境下产生的,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虽然制造业领域已经探索出了多种运营模式,但从实际层面来看,制造业领域的共享平台仍然更多的是在企业或单品行业内部,多数以企业自主提供生产服务为主,未形成大范围的供需对接,也未能形成成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制造业细分行业众多,产业链条长,价值分配复杂,产品质量把控问题突出,线上线下协同要求更高,企业参与的成本高、风险大,其商业模式相比生活服务领域的共享模式更加复杂,需要经历长期探索和创新过程。

另一方面在于对制造业产能共享的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和部门既未充分理解产能共享的内涵,更未完全意识到产能共享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从企业层面来说,一是大部分制造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理念、组织和运营,与开放、协同、共享的发展要求不适应,导致企业互联网转型进程缓慢;二是部分企业对产能共享理解不到位,往往将互联网平台看成是一个简单的交易平台,未能意识到共享平台对企业资源和流程的整合、优化、配置,全面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意义,导致企业参与产能共享的内生动力不足。

虽然我国制造业产能共享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索,但相比整个制造业产值来说规模非常小。同时与生活服务领域相比,共享经济在制造业领域的渗透率还比较低,整体依然处于导入期。产能共享将带来生产要素、产业链、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等革命性变化,能否准确认识、把握和引领这些变化,成为制造企业以及有关部门要面对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Lu Y, Xu X, Xu J, Development of hybrid manufacturing cloud[J].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 2014, 33(4).

[2]Tao F, Hu Y, Zhou Z, Study on manufacturing grid & its resource service optimal seletion system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08, 37(9/10).

[3]顧新建,祁国宁,韩永生.中国制造业网络化的几种发展途径和比较[C].网络化制造与大规模定制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

[4]李浩,顾新建,祁国宁等.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及中国的发展策略[J].中国机械工程,2012(7).

[5]张霖,罗永亮,陶飞等.制造云构建关键技术[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11)

[6]俞春阳.共享制造模式下的计划体系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16.

[7]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18)[R].2018-2.

[8]鲍世赞,蔡瑞林.智能制造共享及其用户体验:沈阳机床的例证[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7(6).

制造业 产能 平台